1.元日的古诗用铅笔画的好看的简单的2b 元 日 [北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2.求一篇宋词素描,450字左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 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陈亮12世纪,字同甫,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 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①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i)[二声]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⑨可怜白发生:可惜我已老了。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熟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博得天下身前死后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 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不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赏析 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 “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另一种评析)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 3.求宋词素描,最好是初二的宋词,最好原创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词素描: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 4.宋词素描怎么写 关于渔家傲秋思的王禹俑 点绛唇·感兴 寇准 江南春 踏莎行·春暮 柳永 雨霖铃 蝶恋花 迷神引 夜半乐 范仲淹 苏幕遮 渔家傲 张先 千秋岁 一丛花令 青门引 晏殊 浣溪沙 清平乐 踏莎行 踏莎行 杜安世 卜算子 宋祁 木兰花 欧阳修 采桑子 蝶恋花 生查子·元夕 临江仙 李师中 菩萨蛮 王安石 渔家傲 浣溪沙 章粢 水龙吟 王安国 清平乐·春晚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蝶恋花·春景 浣溪沙 西江月 行香子·过七里濑 阮郎归·初夏 晏几道 临江仙 更漏子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魏夫人 菩萨蛮 李之仪 卜算子 黄庭坚 水调歌头·游览 念奴娇 秦观 踏莎行 鹊桥仙 八六子 浣溪沙 赵令畴 菩萨蛮 蝶恋花 贺铸 青玉案 石州引 …… 5.求一首唐诗素描和一首宋词素描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一九七三年开始)。 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 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七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八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十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民国六十一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 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林清玄也自认,目前仍然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 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七十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二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八十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十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最近在大陆出版了新书《在云上》和前不久出版的《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玩味。 6.古诗素描写法(包含哪些内容)谢谢《古诗素描》秉承了《唐诗素描》和《宋词素描》的写作风格,所选内容为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共同指定的篇目。作者曾冬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向我们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读法,灵性,蕴藉,饱含张力。品读这本素描,仿佛李杜元白义山飞卿一个个携手而来,有让人领略不尽的风物。 内容目录: 汉乐府 江南 长歌行 曹植 七步诗 北朝民歌 敕勒歌 骆宾王 咏鹅 李峤 风 宋之问 渡汉江 贺知章 咏柳 回乡偶书 王之涣 凉州词 登鹳雀楼 孟浩然 春晓 宿建德江 王翰 凉州词 王昌龄 从军行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 画 竹里馆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独坐敬亭山 秋浦歌 高适 别董大 杜甫 绝句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日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赠花卿 江南逢李龟年 张继 枫桥夜泊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拥 寒食 孟郊 游子吟 柳宗元 江雪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张志和 渔歌子 卢纶 塞下曲 塞下曲 刘禹锡 望洞庭 浪淘沙 竹枝词 乌衣巷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池上 忆江南 胡令能 小儿垂钓 李绅 悯农 悯农 贾岛 寻隐者不遇 杜牧 山行 清明 江南春 秋夕 赠别 颜真卿 劝学 李商隐 乐游原 罗隐 蜂 温庭筠 商山早行 范仲淹 江上渔者 王安石 元日 泊船瓜洲 书湖阴先生壁 梅花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晚景》 题西林壁 李清照 夏日绝句 陆游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选一) 四时田园杂兴(选二) 杨万里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朱熹 春日 林升 题临安邸 叶绍翁 游园不世 翁卷 乡村四月 邵雍 一望二三里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清平乐·村居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郑燮 竹石 袁枚 所见 高鼎 村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7.宋词素描《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望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