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绝的唐诗1、唐代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释义: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2、唐代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3、唐代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释义: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4、唐代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释义: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5、唐代张祜《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释义: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一声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2.古诗词里羞辱人绝句《相鼠》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老鼠都有皮,(你这个)人却这么不要脸,人这么不要脸,怎么还不去死? 秦始皇巡狩时留下的《会稽刻石》就有一句“夫为寄豭,杀之无罪”,把奸夫比喻成寄养在别人家的公猪,对这种渣男,杀了也白杀。 《礼记》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战国策》里“秦围赵之邯郸”一文中,齐威王吊唁周烈王的时候迟到,周王室派出使臣责问,齐威王勃然大怒,骂了句:“叱嗟,尔母婢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你妈是婢女(你个婢女养的)。这还是史料所见头一次问候对方亲属。 “竖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小兔崽子不能派,还是你爸爸我亲自去。 3.古诗词大全,绝句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言绝句。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 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贾岛。其全文古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送崔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裴迪。古诗全文如下: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翻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翻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宿建德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4.古诗词描写秋天绝句人生只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 秋光湖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刘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容若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王禹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 5.《唐诗三百首》中有李贺的诗吗没有. 唐诗三百首最大限度地照顾了文化不高的人们对于诗歌这种艺术奇葩的向往和追求。它的编者蘅塘退士在序言里面明明白白的说明了编书的缘由和想法:他认为当时小学生用得教材《千家诗》存在许多缺点,比如选择不当,有好诗但是也有上不了台面的;就体裁上而言,也是个瘸子,只有近体诗没有古体诗。而且,《千家诗》把唐代和宋代的诗歌混杂在一起,实在是不合道理。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因为不满现在学校的教材而自己动手为他儿子编课本一样,这位蘅塘退士有巨大的奉献精神,他为了所有祖国的花朵能有更好的教材编写了《唐诗三百首》。而且,他做好事还不留名,只希望书能留传下去,也不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一直到将近两百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蘅塘退士的名字叫孙洙。 得益于巨大而丰富的唐诗资源和孙洙独到而且厚道的眼光,《唐诗三百首》虽然只收录了77位诗人的313首唐诗,但是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因而荟萃了唐诗的精华,非常好看。什么叫“螺丝壳里做道场”,怎么样才能在300首的篇幅中变化万方,包罗万象,《唐诗三百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和可能。从内容上来看,这本书有雄浑苍凉、惨烈炫目的边塞诗,比如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时,它也收录了甜美静谧的田园山水诗,比如王维的《青溪》,其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一句曾经让我赞叹不已;从结构上来看,《唐诗三百首》既收录了《长恨歌》、《琵琶行》这样诗歌中的鸿篇巨制,同时更不缺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样精致秀丽的小诗;在这些精选出来的诗作当中,我们能读到对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与赞美,能读到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于无奈,能够读到战争的残酷无情的可怕,也能体会到诸如爱人私语之类的美好东西。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对于国际友人的情意,钱起《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这些艺术成就极高的唐诗的入选,表现出了孙洙对于唐诗的有着良好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更为难得的是,在这本书当中也表现出了他的胸襟和气度。《唐诗三百首》第一篇是《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这是痴情皇帝唐玄宗在山东祭孔的时候所作的。但是《唐诗三百首》当中也收录了许多作者不为人所闻但写得非常漂亮的诗歌,比如无名氏的《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抒发的是身在异乡而不能回家的感伤之情;又比如西鄙人的《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则是对哥舒翰保卫边疆的赞美。这作者“西鄙人”,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意思是“西域边境的劳动人民”,从高高在上的皇帝的大作,到西域边境老百姓的集体创作,《唐诗三百首》就这么着展现着其兼收并蓄的胸怀。我唯一不满的是,孙洙在这本好看的书当中竟然没有收入一首李贺的作品,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何以写出“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诗鬼竟然受到如此的冷遇。 6.古诗词和绝句怎么分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 简单来说: 古诗词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而“绝句”属于近体诗。 估计您想问的是如何区分四句的古体诗和绝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分: 第一、从格律上看: 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 第二、从时间上看: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 第三、从继承上看: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以上是我总结出来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