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芾有什么可以临摹的字帖【衰老帖】;【兰亭序跋赞卷】;【粮院贴】;【寒光帖】。. 米芾(fú ㄈㄨˊ)(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fú ㄈㄨˊ),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2.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的诗词赏析水调歌头·中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⑵。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⑶枕卧江流。 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作者介绍 米芾(1051-1107?)一名黼,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襄阳(今湖北襄樊),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时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所行多违世异俗,也称“米颠”、“米襄阳”。善画山水,自成一家,人谓“米氏云山”。书法得王献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大观元年卒,年五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宝晋英光集》八卷,《砚史》、《画史》、《书史》各一卷。词作有《强村丛书》本《宝晋长短句》一卷。 3.米芾临摹画的目的是什么一是学习前人,继承传统,即“集古字”阶段;二是摆脱诸家影响,如禅顿悟,自成一家。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学习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必由之路,心得:“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刻苦练习并乐在其中,米芾对喜爱的古帖往往能达到“作古纸临仿,便与真者无辨”的水准。然而米芾的书法成就并非仅停留在“模仿秀”层次,而是在不遗余力地继承前世大家书法精髓的基础上,传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开创了“米氏书风”成为一代大家。 到了晚年,米芾的书法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4.五言唐诗集句对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他席他乡送客怀集句联 集唐诗实事渐消虚事在长年方悟少年非集句联 集唐诗桃花尽日随流水江月何年初照人集句联 集唐诗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集句联 集唐诗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句联 集唐诗愿得此身长报国每逢佳节倍思亲韩瑾集唐诗集句联 集唐诗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集唐诗题泰山楼集句联 集唐诗西陆蝉声唱禅房花木深西蝉寺集唐诗联集句联 集唐诗城隅绿水明秋日江上诗情为晚霞集句联 集唐诗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袁枚集唐诗)集句联 集唐诗顾视清高气深稳文章彪炳光陆离集句联 集唐诗家酝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谢默卿邑侯(元淮)集句联集句联 集唐诗鸟啼碧树闲临水竹映高墙似傍山集句联 集唐诗倾壶待客花开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5.“闲寻野寺听秋水,特酌山醪读古书”的出处闲寻野寺听秋水,特酌山醪读古书出自《碑帖集字联荟萃》。 1、《碑帖集字联荟萃》注重对原碑帖风貌或书家风格的气质把握,在碑版翻成墨迹、点画边缘修整、部首间架拼组等细节方面力求妥帖自然,恰到好处,同时对每副对联的体势呼应、章法布局等也尽可能做到统一中有变化,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书参考; 2、本字帖中东晋王羲之的集字联是以其行书为依托,用于集字的主要碑帖为《兰亭序》、《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等;唐代孙过庭的集字联是以其草书名作《书谱》为依托;宋代米芾的集字联是以其行书为依托,用于集字的主要碑帖为《苕溪诗帖》、《蜀素帖》、《米芾尺牍书法》等;元代赵孟頫的集字联是以其行书为依托,用于集字的主要碑帖为《吴兴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闲居赋》等;明代王铎的集字联是以其行书为依托,用于集字的主要碑帖为《赠汤若望书册》、《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等。 3、全帖内容: 古柳重开今日眼残梅犹带隔年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白雪红梅增画意青山绿水动诗情 风声度竹有琴韵月影写梅无墨痕 闲寻野寺听秋水特酌山醪读古书 画本纷披来野意文辞古怪亦天真 书无俗韵精而劲 笔有神锋老更奇 大海欲观龙起处高冈会有凤鸣时 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文章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三春瑞气千载盛四美新风万家欢 远山无墨千秋画近水带弦万古琴 风月有情归我辈江山无主属诗人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独到秋毫颠 天趣偶从言外得古香常在静中生 好书悟后三更月 良友来时四座春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神龙垂云海水立天马行地尘沙开 秋风占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唐诗集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集唐诗句:归乡 落魄江湖载酒行,碧天如水夜云轻。一声已动物皆静,万里归心对月明。 ——集杜牧、温庭筠、李颀、卢纶诗句。 2、集唐诗句:闺怨 (新韵) 泪湿罗巾梦不成,月斜楼上五更钟。 小庭雨过春将尽,一醉寒宵谁与同。 ——集白居易、李商隐、冯延巳、戴叔伦诗句。 3、集唐诗句:相思 忆得前年君寄诗,词中有誓两心知。相思不见又经岁,万里遥知掩泪时。 ——集崔道融、白居易、刘沧、吕温诗句 4、集唐诗句:春到了 源水丛花无数开,浅黄轻绿映楼台。千条弱柳垂青琐,亦道春风为我来。 ——集徐彦伯、刘禹锡、贾至、白居易诗句 5、集唐诗句: 雨天小亭中饮酒 清明时节雨纷纷,柳岸花堤几处新。我为伤春心自醉,世间杯酒属闲人。 ——集杜牧、施肩吾、李商隐、姚合诗句。 6、集唐诗句:对月弹琴 一曲徘徊星汉稀,锦书谁道泪沾衣。 江南海北长相忆,入骨相思知不知? ——集羊士谔、彭伉、刘长卿、温庭筠诗句。 7、集唐诗句:劝友“好自为之”。 近来人事半销磨,细念因缘尽是魔。长恐舞时残拍尽,病成方悟欲如何。 ——集贺知章、白居易、张祜、元稹诗句 8、集唐诗句:夜读不将真性染埃尘,绣户纱窗北里深。春夜酒醒长起坐,新诗改罢自长吟。 ——集高骈、杨巨源、王建、杜甫诗句9、集唐诗句:往事莫提空院鸟啼风竹前,回看北斗欲潸然。一生几许伤心事,唯有寒吟到曙天。 ——集王建、贾至、王维、李建勋诗句10、集唐诗句:薄醉举世谁能与事期,只凭魂梦接亲知。等闲相别三千岁,泪落风前忆醉时。 ——集李昌符、刘象、曹唐、元稹诗句。11、集唐诗句:乡间踱步少小离乡老大回,杏花争忍扫成堆。 黄莺不语东风起,向晚饮溪三两杯。——集贺知章、郑谷、温庭筠、孟郊诗句。 12、集唐诗句:中秋望月皎皎秋空八月圆,相逢又隔几多年?金风万里思何尽,绮陌高楼竞醉眠。——集徐凝、张籍、杜牧、元稹诗句13、集唐诗句:五律 与友小聚相逢今不醉,帘外欲黄昏。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花寒未聚蝶,色艳已惊人。 月照参差影,满衫乡泪痕。——其中:1联:王勃、薛奇童、2联:周朴、3联:裴延、4联:姚合、白居易14、集唐诗句:文友送别一醉春风送尔还,玉仙瑶瑟夜珊珊。 那堪别后长相忆,乞取新诗合掌看。——集司空曙、杜牧、刘长卿、刘禹锡诗句。 15、集唐诗句:独酌花前独酌花前醉忆君,自怜清格笑尘心。闲搜好句题红叶,坐见新池落旧痕。 ——集白居易、司空图、齐己、薛能诗句。16、集唐诗句: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赐酒盈杯谁共持,故人遥枉醉中诗。等闲缉缀闲言语, 惟有清风明月知。 ——集白居易、杜牧、张祜、吕岩诗句。17、集句:南乡子 闺中怨绿水满池塘。 点水蜻蜓避燕忙。(李之仪)画楝珠帘成昨梦,(黎廷瑞)凄凉。 懒对菱花晕晓妆。(赵长卿)佳节共持觞。 无限杯供有限狂。(刘将孙)吟思更添清绝处,(张炎)难忘。 始觉壶中日月长。(萧廷之)18、集句:南歌子 悔寄泪痕笺春思浓如酒,离心乱似绵。 (赵长卿)清风凉处卷疏帘。(谢逸)照我白苹红蓼 一杯残。 (向子諲)枉裁诗字锦,悔寄泪痕笺。(朱敦儒)夜来和月起凭阑。 (贺铸)移得浅颦深恨 上眉间。(仇远)19、集唐宋诗句:今天的帖子太少了!(12帖纪念)。 不向秋风怨别时,泪痕点点寄相思。故人问讯缘同病,一曲高歌和者谁?——集戴叔伦、刘禹锡、韦应物、许浑诗句20、集唐诗句:静夜思雨压残红一夜凋,我心悬旆正摇摇。 欲知写尽相思梦,此地谁能访寂寥。——集胡宿、杜牧、顾况、清江诗句21、集唐诗句:醉里看花春来还似去年时,闲倚松窗望翠微。 独抱浓愁无好梦, 今宵尽醉莫推辞。——集薛能、李德裕、李清照、白居易诗句。 22、集唐诗句:五律:秋思晓光云外洗,晴色雨馀滋。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家贫唯我并,诗好复谁知?坐见三生事,凄伤泪满衣。——集1联:苏颋 2联:卢照邻 3联:姚合 4联:张祜、耿湋23、集唐诗句: 静夜行细浮松月透轻明,栽得垂杨更系情。 寂寞一家春色里,忆君时复下阶行。——集李绅、司空图、顾非熊、杜荀鹤诗句。 24、集唐诗句:我念君 惜君不知。青青南陌柳如丝,似有朝愁暮落时。 乐事赏心磨灭尽,行吟怨别独迟迟。——集武元衡、赵彦昭、褚生、司空曙诗句。 25、集唐诗句: 怨怨怨数首新词带恨成,谁家玉笛暗飞声?凝情尽日君知否,悔不天生解薄情!——集薛能、李白、罗虬、顾甄远诗句。26、集唐诗句:别君后 转身泪如雨横笛短箫悲远天,尊前诗酒集群贤。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泪纵横岂偶然。——集杜甫、牟融、李白、罗邺诗句。 27、集唐诗句:学艺三年百花如绣照深闺, 秉笔三年直紫微。学尽世间难学事,紫烟丹凤亦相随。 ——集权德舆、杨巨源、齐己、鲍溶诗句。27、集唐诗句:赏菊饮酒江边枫落菊花黄,沉醉无期即是乡。 几处伤心怀远路, 天涯一望断人肠。——集崔国辅、温庭筠、许浑、孟浩然诗句。 偶回某诗坛,但见门庭冷落,连版主也无人担任——想起以往几年的热闹光景,无限感慨·!!28、摘唐人诗句以述心声:空山惆怅夕阳时。 7.关于 米芾 的资料「简介」 米芾(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年。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 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 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艺术生平」 米芾自幼受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 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 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 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李之仪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欣更出奇”。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尽管如此,米书并没有定型,近在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这定型的书法面目,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 “终随一偏之失”,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现在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 现存的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以书法名世,为北宋四家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 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努力。他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 元佑二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