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写的思念家乡的诗句1、词·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2.苏轼写的思乡的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苏轼《蝶恋花·春景》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万里归来颜愈少。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 苏轼《送贾讷倅眉》 3.苏轼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哪些1、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 一作:断肠)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3、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4、念奴娇·中秋 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5、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宋代: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译文: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但见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今夜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4.苏轼的怀念家乡的诗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zhidao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专,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 春未暮,风中的细柳依然摇摆生姿。登临超然台远眺,看见满池春水,满城鲜花,千家万户被蒙蒙烟雨笼罩。 寒食已过,想起家乡,酒后心情忧郁。为了摆脱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且生火煮茶。品尝着春天新采的茶叶属,作诗自娱,不要辜负了这春天的好时光。 5.苏轼带月思念家乡的诗句《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6.苏轼思念家乡的诗句《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 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赏析: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开篇交待时间后即宕笔抒怀写景。“试上超然台上,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三句,写登高望远,春水半壕满城花团锦簇。 春末的美景在超然台上一览无余,极目尽处烟雨濛濛笼罩着散散落落的人家。“暗”字形成了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诗酒趁年华”,与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烧酒享乐相比,“诗酒趁年华”展现了作者火焰一般人生热情,种种苦难在这火焰下都将被融化。 “趁”字呼应“春未了”,趁春还在年华尚青把酒吟诗莫让年华虚度!旧台翻新以“超然”命名,作者登此台果然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