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一首诗最后一个字是“来”,求这首诗的诗名李商隐《锦瑟》赏析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一】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 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 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说:“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 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 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color] 【赏析二】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 2.最后一个字是真字的诗句忆江南 作者:冯延巳 玉人贪睡坠钗云, 粉消香薄风天真 ----------------------------------------------- 浣溪沙 作者:贺铸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真。 物情惟有醉中真。 ----------------------------------------- 采桑子 作者:晏几道 浅笑微颦, 恨隔垂帘看未真。 ----------------------------------- 采桑子 作者:晏几道 歌罢还颦, 恨隔炉香看未真。 ---------------------------------------------- 采桑子 作者:晏几道 齐斗堆金, 难买丹诚一寸真。 ------------------------------------------------ 鹧鸪天 作者:姜夔 娇儿学作人间字, 郁垒神荼写未真。 -------------------------------------------------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天净沙》乔吉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龚自珍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感遇》九 陈子昂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观荆玉篇》陈子昂 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陈子昂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议泰之二使 》陈子昂 何事须夫子,邀予谷口真。——《戏赠张五弟諲三首》王维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王维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过太乙观贾生房》王维 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为张(亻贵)赠阎使臣》王昌龄 寒夜天光白,海净月色真。——《送韦十二兵曹》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琴》王昌龄 3.每一句诗词的最后一个字就是下一句的第一个字这是什么诗苏小妹的连环诗 相传我国古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绝世聪慧,文采超群,特别擅长诗词歌赋和联对。她有一首《闺情》是采用叠字回文诗的格式写的,也称连环诗,读来饶有情趣。 《闺情》 久慕郎秦假乱真,假乱真时又逢春, 时又逢君花含玉,花含玉久慕郎秦。 关于苏小妹的连环诗,还有如下故事: 一日,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文诗,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秦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文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4.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高”的五言诗,麻烦把题目、诗句和作者都列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首《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这里只取后三句,我把全文给你,你如果需要类似的我晚点再帮你找找.西洲①曲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⑥,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⑦彻底红⑧.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⑩,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