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抛夫弃子的诗句朱买臣“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典故,其中各种唱词可供参考。 (来源于百度百科) 唱词 [西皮导板] 朱买臣提笔泪不干,[原板] 一旦间拆散好姻缘,崔氏女她未曾把七出条犯,都只为书生我手无钱,朱买臣我休妻我为吃饭,那时节鸳鸯分离两边。写罢了休书十字按,[摇板] 无有中人也枉然。 九载的夫妻一朝散,只怕我妻你就后悔难。[二六] 狗贱人说的你是哪里话!朱卖臣心中自觉差。 想当年我将你娶家下,实指望夫唱妇随我宜室又宜家。朱卖臣贫穷并非假,正所谓家徒四壁我日对着芙蓉花。 日用三餐费用虽不大,怎奈是我肩不能担担,手不能够提篮,我又不能买卖做生涯。那一日深山把柴打,偏遇着北风冽冽、大雪纷飞上山滑,我才无可奈何转还家。 你逼定我休书来写下,那时节鸳鸯两分叉。也是我卖臣福份大,你看我身穿大红;腰扣玉带;足蹬朝靴;头戴乌纱,是颤颤巍巍两朵红花。 十字街头拦住了马,你叫我将你带回家。我若是将你带家下,岂不被街坊邻人耻笑咱。 千差万差你自己差,结发的夫妻就变成了活冤家。来来来,将桶水泼地下。 [散板] 你若能收覆水我带你回家?二人转曲目编辑 剧情简介:汉朝的朱买臣自幼家境贫寒,打柴为生,不忘发奋读书。其妻崔氏嫌贫爱富,威逼朱买臣写下休书,后改嫁匠人。 崔氏好吃懒做,直弄得匠人家业败尽,崔氏只好流落大街要饭。 正赶上朱买臣得中状元,被封太守衣锦还乡。 崔氏马前认夫,朱买臣取一盆水泼于马前,说若能把水收回盆内则可相认,崔氏连泥带水也没凑够半盆,羞愧自尽!二人转唱词《马前泼水》(白)啊哈,为奴一枝花 落在粪土洼 要想随心愿 离开老朱家 奴家崔氏许配那朱买臣为妻 你说那朱买臣啊 是又穷又酸又强有憨 八杠子他也压不出来个屁来 你们再看看我 这苗条身段模样打扮 漆黑的眉毛粉嘟噜的脸蛋 口赛樱桃牙象蒜瓣 呀,把牙还说大了 刚过门那暂那 都说他能有点出息 他成天呀不是写就念 不挠扯个太守也得对付个知县 算命的先生也说我是数红猴的 能当大官娘子,呦呀 可哪成想啊今年他都四十多岁了 还是个穷光蛋 这要不寻思起来呀也就恁么地啦 这要是寻思起来呀 你说我这肝火肚子都难受啊 (唱)崔氏女在房中紧咬牙根那 恨只恨我的那个丈夫朱买臣那啊 死啃书本那个呆有笨 害得奴家我们受寒贫 这数九寒天下大雪 我逼他打柴进山林 西北风冒烟雪呀越下越猛啊 他不叫雪埋是也得被狼吞 他要是嘎儿奔儿一下丧了命 当天我就反扎罗裙另嫁人 咋地,不行啊,我可就另嫁人哎咳呀 (白)呦,这说着说着天就黑了 我得出去看看 (唱)我用力拉开门双扇那啊 回来我砍柴的樵夫朱买臣 (哎呀妈呀,他咋活蹦乱跳地回来了呢) 天下三尺鹅毛雪 山野荒郊断行人 砍柴驱寒新中暖 映雪读书更提神 这书中明礼仪妙趣无尽 讲伦理论道德字字重千斤 手捧诗书往前走 (这瞎猫还过去了,恩哼) 不知不觉走过了家门 (白)夫人风雪出迎,真乃贤德只妻啊 说人话穷拽啥 我是说夫人门前站 不怕大风灌迎我回家转进门就吃饭 吃饭,喝西北风都没有啊 今个刮的是东北风 我也不是那旱鳖呢喝那西北风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书中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吗 成天哼哼这倒头经能当饭吃啊 哎呀,这是书 多暂也没赢过可不输咋地 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长了一双雀蒙眼 拿着金子当瓦块硬把白银当面碱 我的贤妻呀 (唱)愚夫我终朝每日苦读诗文 为地是效仿圣贤治国安民 前朝有位苏季子 他的名字叫苏秦 苦读诗书不得志 家中拿他不当人 到后来身配六过宰相印 天下哪个不知闻 我劝贤妻多忍耐 官运到我就能够直上青云 为夫要有出头日 你就是堂堂正正地掌印夫人贤妻呀 猪脑袋怎戴呀爷家的乌纱帽 家雀骨头怎受爷家的蟒袍加身 虾米腰怎扎爷家的横庭玉 熊蹄子穿朝靴你丢死个人 狗爪子拿不住象牙虎板 老驴脸怎能上朝面君 老天爷呀连下三天做官雨 半拉那个小雨点也淋不到你的身。 2.关于沾沾自喜的诗句关于沾沾自喜的诗句,比较著名的是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达了李白异常兴奋和得意的心情。全诗如下: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附译文: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朱买臣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 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 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 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 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报:回复。B.女苦日久 女:通“汝”,你。 C.后买臣坐事免 坐:因犯……罪D.买臣乞其夫钱 乞:求、讨5。 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朱买臣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3分)A.①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 ② 担束薪,行且诵书B.①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 ②买臣乞其夫钱,令葬C.①少见其绶 ②悉召见故人与饮食 D.①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②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买臣不管理产业,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因此很贫穷,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B.朱买臣有文韬武略,受到汉武帝的欣赏和重用,但他发迹之前却因穷困潦倒、常在太守府邸借住吃饭而受到会稽官吏的轻视。 C.公孙弘规劝汉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原疲敝,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D.朱买臣进入吴县境内时,看见他从前的妻子与丈夫都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他们食物。 7。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5分)译文:(2)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 (5分)译文:。 4.朱买臣 翻译朱买臣的情感生活 有关朱买臣夫妻离异的原因,后人多指责窦氏嫌贫爱富,当然也有人说朱妻是看不惯朱买臣的酸腐之气,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迫不得已才萌生去意的。 晋左思《咏史》有一句诗就这样描述:“买臣困采樵,伉俪不安宅。”据《汉书:朱买臣传》中记载,里面有以下一段栩栩如生的文字:“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朱买臣的日常生活概况。 虽说朱买臣以砍柴为生,家境贫寒,但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但如此,还经常在挑柴去卖的途中且吟且诵。你看,一个灰头土脸,满身汗臭的人还这么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是不是有点滑稽,且不把旁人的侧目和指点当回事。 这就说明当时的朱买臣脱离了社会的轨道,他只活在自已营造的环境当中。这样一来妻子就受不了,你朱买臣虽无所谓,可“我”还是有血有肉的呀。 于是就劝他不要再“歌呕道中”了,不料丈夫不但不停止歌唱,反而更大声地“疾歌”。你说作为妻子的她该有多伤心,丈夫根本不尊重不了解自已的感受,他自顾自地活着。 回想这十八年来丈夫的冷漠,积累多年的委屈就一去子迸发出来,她觉得自已跟丈夫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所以“求去”。女人在当时有如此权力,完全是因为受到当时社会机制的影响。 男人渴望“夫唱妇随”的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了,社会将赋予女性更大展示空间与自由,再嫁者无数,这在历史封建朝代中是极为罕见的,从而树立了汉代一个历史的丰碑。其实,当时的朱买臣也并非完全没有顾及妻子的感受。 在他听到妻子说要离去时笑着说:“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他是知道自已的贫穷的,最后他还是留不住自已的妻子“即听去”。只是他为了争取功名,无瑕理会妻子细腻的感受。 后人多说他远离现实生活,怪癖成性,甚至更有人说他是典型的神经病者等等。从这篇文字所记载的,其实他是个不甘平凡,富贵欲极强的人,只是他的内心世界与一般老百姓略有不同罢了,也并非不可理喻。 此种“专注”是文人的一种通病,所以他们造成的后果也理所当然由他们自已承担了,其中原委的确值得人们反省与深思。 反过来再看他的妻子崔氏,对于她的离去,很多人都是无可厚非。 令她不满的,最主要还是穷苦,所以她说“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是呀,对于一个天天读书写字的人,那有还时间打理自已的田庄与家务,里里外外还不是崔氏她一个人扛着。后人反复记载中的朱妻弃夫,嫌贫爱富等等,我们不能排除记录者当时的婚姻观念掺杂其中,从而忽然了其中一些曲折的内幕,突显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 关于朱妻的为人,后面也有记载:“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所谓“一夜夫妻百日恩”崔氏虽然已经改嫁,但她仍不忘前夫的恩情,所以请朱吃饭。这种做法后来被人说成是调戏朱,成了贬义,就不作详述了。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妻子的离去,从另外一方面也造就了朱买臣的千秋功名。在他五十二岁时,经他人推荐,终于当上了中大夫,最后官至九卿。 这被后人称之为大器晚成者。也曾有诗句吟诵:“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有关朱买臣与崔氏之间的来往,传说他当上太慰回来后,还有马前泼水亦即覆水难收一幕,由于颇具争议,且又是传说,也就略去了。《汉书:朱买臣传》最后有这样的记载:“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朱买臣也并非人们说的那样“忘恩负义”,他带着前妻回到自已的家中,供她食宿,虽然妻子一个月就死了。朱买臣的故事能流传至今日,其实是对他们妻夫之间的离异而展开的,这是汉代的典型例子,有兴趣的人不妨再深入探讨一下。 所谓观古宜鉴今,一切成败对错,后人自有定论。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①,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②。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③。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④,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⑤。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⑥。 …… ……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⑧,买臣乞其夫钱,令葬⑨。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⑩。 【注释】 ① 艾:刈。给:供给。 ② 负戴:负,背。戴:顶。 呕:讴。 ③ 愈益疾歌:更加大声讴歌。 求去;请求离婚。 ④ 女:汝,下句“女”同。 ⑤ 听:听任,依从。 ⑥ 饭饮:给他吃喝。 ⑦ 治道:清理道路。 ⑧ 自经:上吊自杀。 ⑨ 乞其夫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