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台湾的诗歌[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2.能不能给一首诗,关于台湾的热血颂 对于台湾,我不想说什么,事实上,已经无话可说. 如果鲜血可以解决问题, 我原意用自己的血铺平一条道路 而且我相信,如果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会选择和我同样的道路.. 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即使他贫穷,即使他弱小, 而现在,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在强大,于是,我们更加有了热爱他的理由, 热爱如斯,又如何忍坐看主权被凌辱,国土被侵犯. 深夜于听风阁,心潮澎湃,做诗数首,自励励人. 几首关于台湾的诗歌____台湾行城头逢逢雷大鼓。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人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 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民则何辜罹此苦?亡秦者谁三户楚。 何况闽粤百万户。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一声拔剑起击柱,今日之事无他语,有不从者手刃汝。 堂堂蓝旗立黄虎,倾城拥观空巷舞,黄金斗大印系组,直将总统呼巡抚,今日之政民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不许雷池越一步。海城五月风怒号,飞来金翅三百艘,追逐巨舰来如潮。 前者上岸雄虎彪,后者夺关飞猿猱。村田之铳备前刀,当軏披靡血杵漂。 神焦鬼烂城门烧,谁与战守谁能逃?一轮红日当空高,千家白旗随风飘。搢绅耆老相招邀,夹跪道旁俯折腰,红缨竹冠盘锦条,青丝辫发垂云髾,跪捧银盘茶与糕,绿沈之瓜紫蒲桃,将军远来无乃劳?降民敬为将军犒。 将军曰来呼汝曹,汝我黄种原同胞,延平郡王人中豪,实辟此土来分茅,今日还我天所教。国家仁圣如唐尧,抚汝育汝殊黎苗,安汝家室毋譊々。 将军徐行尘不嚣,万马入城风萧萧。呜呼将军非天骄,王师威德无不包,我辈生死将军操,敢不归依明圣朝。 噫嚱吁!悲乎哉!汝全台,昨何忠勇今何怯,万事反覆随转睫。平时战守无豫备,曰忠曰义何所恃2)丘逢甲的台湾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送颂臣之台湾》 王气中原在,英雄识所归。 为言乡父老,须记汉官仪。 《往事》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离台诗》六首 其一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其二 虎韬豹略且收藏,休说承明执戟郎。 至竟虬髯成底事,宫中一炬类咸阳? 其三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其四 从此中原恐陆沉,东周积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其五 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编。 我不神仙聊剑侠,仇头斩尽再升天。 其六 乱世团圆骨肉难,弟兄离别正心酸。 奉亲且作渔樵隐,到处名山可挂单。 《追忆旧事.次韵遥答》 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 何日天戈竟东指?海上誓师更留铭。 《有感.书赠义军旧书记》 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 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3)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感于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56年来第一次造访大陆: 是我同胞皆属龙, 国事堪重党事轻。 半世音绝霜染鬓, 一行雁落老泪盈。 兄弟同心金可断, 手足相残家不宁。 逆子纵然做总统, 不入中华祖坟茔! 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 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不能相望。山苍苍,野茫茫。 山之伤,国之伤。 3.有一首诗是写的关于大陆和台湾的,帮我找找吧娘,大哥他回来了! 作者:钮宝国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 我就认出了你 父亲一般伟岸的身躯 母亲一般睿智眉眼 在你的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明显 唯有那零乱的白发 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走上前去,说一声 大哥,你回来了 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所堵塞 想当初为推翻帝制 是你拉着我的手 在村口的大树旁 一同告别了咱娘 踏上北伐的战场 当取得胜利的时候 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 忠孝不能两全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九一八的枪声 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 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我手握大片刀喋血平型关 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 淞沪战役 敌后战场 武汉保卫战 战斗在太行山上 你我相互鼓励 打回老家去 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保卫黄河 保卫长江 保卫全中国 政治上的歧见使你我渐行渐远 政见的不同使你我兵戎相见 五十年的相互敌视 亲者痛仇者快 五十年的不依不饶 让咱娘气瞎了双眼 娘曾在弥留之际呼唤着大哥你的名字 说不见着大哥你她死不瞑目 然而娘撑到了最后 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东方 无奈地撒手人寰 五十年后的今天 你终于回来了 跨过海峡,越过高山 一路风尘 掩饰不住你急迫的心情 一路上你我低头不语 来到我们离开家乡时 娘送别我们的那棵大树下 我手中捧着咱家的族谱 你手里拿着一炷祭祖的高香 我们两人一起来到娘的坟前 我叫一声 娘,大哥他回来了 你哭一句 娘,儿子来见您了 两个在战场上从不知屈膝的汉子 两个五十年来谁也不服谁的男人 如高山塌陷般地跪倒在了娘的坟前 任凭泪水哗哗地流淌 任凭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在树梢间 我对着黄河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黄河之水涌起了欣慰的泪花 我对着长江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三峡大坝轰然的水声就像那迎宾的礼炮 我对着长城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长城内外刚刚盛开的杜鹃 红艳艳的,好像是特意为你铺就的红地毯 我对着昆仑大声喊 娘,大哥他回来了 昆仑回应着 就像是家乡的父老 簇拥在咱家老宅的门口 扶老携幼,口中喃喃 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 冥冥之中我们好像听到了娘的声音 她又一次给我们讲起了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断 一把筷子就永不会被折弯的道理 还嘱咐我们“这个家离开谁都不行” “江山社稷需要你们兄弟二人的两副肩膀 共同承担”。 乡亲们扶老携幼 簇拥在咱家的老宅前 看到我们兄弟二人伟岸的身躯 又走在了一起 他们情不自禁地 鼓起了掌 这掌声代表着娘的心愿 这掌声代表着乡亲们的心声 人们奔走相告 “他家大小子回来了” “他家大叔回来了” “他家大爷回来了”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禁心头一热 这一声声的“回来了” 让人不能自已而泪水涟涟 大哥呀大哥,你早该回来了 咱俩早该摈弃前嫌 我知道你虽然富有了 我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但是兄弟不和 鹬蚌相争 渔利的总是门外的豺狼 要想在外族人面前真正地昂起头颅 还需要你我兄弟联手实现紫气东来 梦回唐朝 咱家门外的豺狼 贼心不死 随时都想闯进门来 祸害咱家的牲畜 偷吃咱家的牛羊 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 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 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 不管到什么时候 谁也不准更名改姓 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 这是娘的嘱咐 也是晚辈的希望 大哥呀,“中国”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 更重要 大哥他回来了 消息犹如闪电一般 传遍了大江南北 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 人们期待着 期待着你我的 第三次握手 再铸辉煌。 4.关于台湾方面的诗歌热血颂 对于台湾,我不想说什么,事实上,已经无话可说. 如果鲜血可以解决问题, 我原意用自己的血铺平一条道路 而且我相信,如果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会选择和我同样的道路.. 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即使他贫穷,即使他弱小, 而现在,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在强大,于是,我们更加有了热爱他的理由, 热爱如斯,又如何忍坐看主权被凌辱,国土被侵犯. 深夜于听风阁,心潮澎湃,做诗数首,自励励人. 1 我曾经是贫穷,我曾经是苦难, 我曾经是哀鸿遍野,我曾经是妻离子散. 历史在那里, 说他遥远, 我却只感觉到了,一个瞬间. 五十年,是的,五十年. 足以让英雄,伴铁戟钢枪, 醉倒山河之畔, 足以让豪杰,沙场饮血, 笑傲众峰之颠. 足以让勇者,前仆后继, 飞蛾扑火那般. 足以让志士,生死相随, 只为一个信念. 五十年,是的,五十年. 多少的梦,承载不变. 多少的愁,化解不堪. 多少的金戈铁马,化作绕指柔缠, 多少的深闺幽梦,统统绕梁无端. 孩子们已经老去, 孩子们的孩子依旧热情如咆哮火山. 我听得到他们的苦闷, 更感受的到他们的呐喊. 那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 报我国家,护我河山. 其实在我,一切的一切,都很短暂. 毕竟我是历史,毕竟我是不朽, 毕竟我是浩浩荡荡的五千年. 从尧舜开始,直到明结清断. 我默默注视着中华民族的演变. 他们叫我,母亲. 是的, 我的乳汁,甜美清甘. 我的汗水,成就富饶肥沃土地大片大片, 我的身体,嶙峋骨架,肌肉脉络,构建成万里雄关. 护卫着宝贝们, 逆境中勇往直前. 还记得一个神话的破灭, 还记得划出的新起跑线. 还记得那瞬间的亲缘割断, 还记得此后的血流一片. 隔着海峡,我的孩子们颔首期盼, 同为炎黄子孙的根,同流华夏儿女的汗, 纵使有着隔海相望的距离, 难道就可以把我们生生拆散. 我庞大的身躯, 不能容忍这样的分散. 九百六十万, 是的,九百六十万, 辗转,前缘, 奔流,不断. 是鲜血创造了咆哮的巨响, 是归属编排了命运的变迁, 我声声呼唤, 台湾, 我的孩子 不管走到哪里, 我们始终,血脉相连. 2 千年惊变,世纪之交, 拱卫神州,边陲一岛。 写尽历史的笔力, 渗透史书的视角。 仲谋海船渡,郑和风雨摇, 天外斜阳正,成功驱夷苗. 还记否, 人烟荒芜时的一奶同胞。 相煎何急,煮豆燃烧? 为什么一个中华, 偏要生生拆散成隔海遥遥? 为什么一个祖先的后代, 满口夷语大街上狂笑? 为什么千年的文化底蕴, 偏要洋字于前,不完不了? 为什么又有认贼作父,骨肉相残 只为富贵荣华的心如刀绞。 有些人, 活着不如死掉, 有些人, 早已经忘却了祈祷, 有些人, 在世态万千中坠入魔道, 有些人, 甘愿抛弃人的尊严,只为顺从魔鬼的征招。 我与奔雷一起咆哮, 不让乌云遮住了灿烂阳光的微笑。 我与闪电共同舞蹈, 阻拦黑暗剥夺大地的燃烧。 我为铁,我为血, 只为架起一座桥, 化作两岸的统一图标。 我为刀,我为剑, 将红星闪耀过宝岛, 用叛徒的鲜血当作祭奠的微薄分毫。 今日生锈否? 成吉思汗的弓马刀鞘, 明昔书香飘? 武穆遗书的韬略经要。 中华儿女的英姿, 不在一个小小的孤岛, 因为他自始至终,直到永远, 始终会在母亲的怀抱。 将船买酒的闲来垂钓, 乘舟日边的心似狂潮. 龙泉笑傲的伴风舞蹈, 乾坤挽回的一笔青毫. 让热血沸腾于西西里岛, 让声音回荡遍谬斯神庙, 让鲜花绽放过白令海峡, 让红旗飘荡在天涯海角。 如斯,如是, 不只是心思的狂飙, 如斯,如是, 定然现实于不遥远的明朝. 3 一枕强国梦, 几十载风风雨雨的忧心忡忡, 一颗富国心, 终成了黄土埋身的荒郊野冢. 剑影如虹,飞梭长空, 英雄末路斜阳远, 豪情满腔自珍重. 今日回想, 前尘梦中. 如徐徐清风,吹过后涟漪波动. 如散淡流沙,沉鹅毛后生机未穷. 无数人走过, 慷慨赴义的道路,从从容容, 无数人飘过, 舍身为国的湍急河流,恨煞水神共工. 无数人看过, 战友喷溢鲜血的惨烈,愈发革命铭记心中. 无数人试过, 将生命置于不测的绞盘, 让地狱烈火焚烧尽残躯的雾气蒙蒙. 偏生一个党国, 与民众的安危疾苦, 末路形同. 偏叫一个中正, 与跻身强国的梦想, 互不相容. 难不成都是命. 注定中华儿女的磨难, 要这般经久. 前辈有灵, 岂能不俗世眷恋,难忘凡尘色色空空. 后人回首,终难控扼腕长叹,垂足顿胸. 血溅轩辕台边的中华鼎柱, 泪洒雨花石畔的国父遗风. 人们用梦祭奠前辈的英灵, 前辈用泪怒斥不肖子孙的害世劣行. 这般无耻, 百年后的地底相逢, 你还有面目眼睁心动? 我恨,我痛, 我恨,我痛!! 4 对小屋一间海天, 听西风吹向谁边? 金门岛,和清灯烛影并入幽梦, 模糊中不知谁人唱,归家难声声断人肝胆。 厦门的冬天, 微冷中分外天地宽, 隐约隔岸, 爆竹声声脆响,却是一脉同源, 风情不变,山水流转, 高山流水缘何要曲高和寡地流传, 竹林神韵,魏晋风流的一曲高歌, 聆听的分明是一国的两面。 仰天长叹, 同一片银河星汉, 恰似说,牵牛织女, 迢迢皎皎,寂寞寡欢。 形同母子,更或情恋 多情似这般, 天意为何要折反? 想,也休怨, 痛,也休怨, 一腔热血,勤撒勤换, 朝夕肃穆,对景何堪? 曾几忆竭石东立,海天一线, 截江断流,挪山移海, 看我豪迈依如前, 5 吹不尽万里冰霜,雪撒江国。 5.求一篇台湾同胞写的诗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海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国殇.台湾海峡 文/碧海潮声 海外孤悬六十年, 天涯遥望恨无边。 数点寒鸦伤逝水, 几番落日染长烟。 空有旧梦留远客, 再无归舟下江南。 恩怨散尽归路远, 梦里何处是故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