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春天播种的诗句

1.关于“播种春天 收获希望”的诗句

1、春夜听雨2

怪来窗外雨,总是滴芭蕉。

点点无休歇,声声挟寂寥。

更知青柳岸,应涨绿蒲潮。

孤旅多年惯,乡关归路遥。

2、春日即事

阳历晴和四月初,烟光澹荡媚青芜。

蝶翻紫曲香风细,鸟啭芳园稚柳苏。

迟日宜人多胜赏,闲云堕影入平湖。

故乡亦有樱花树,几载知谁顾恋殊?

3、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4、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

5、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2.古诗词中有"春天是播种希望的时节"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3.描写春天或植树的诗

1、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3、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4、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代:张先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译文:

从外面移来了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它在初春二月枝干尚短,也着舞动自己纤细的腰肢。不像那灞陵边上的柳树,因为人们折柳送别而残丝乱絮地被人抛弃在东西岸边。

几片眉毛一样的小叶因春寒而皱巴巴的。不要唱《阳关曲》了,还没唱它就因为别离而断肠了。告诉春天休要细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条都展现出与恋人分别的哀怨

5、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4.有关春天的诗句`

村居 清代·高鼎 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品信息 【名称】《咏柳》 【年代】盛唐 【作者】贺知章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咏柳⑴ 碧玉妆成一树高⑵,万条垂下绿丝绦⑶。

不知细叶谁裁出⑷,二月春风似剪刀⑸。 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妆成: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⑶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⑷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⑸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

武则天证圣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诗二十首。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

5.描写春天的诗句

5 描写春天的诗句50个 《吟蔷薇》 朝朝看醉红, 艳丽不多娇。

春风送晚妆, 夏雨迎妖娆 十三、荷花 盛夏之时,田田荷叶,碧绿青圆;朵朵荷花,轻盈娇媚。像灵波仙子,亭亭玉立于绿水之上,飘香于清风之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荷花又称为莲,芙蓉,芙蕖,水芝等等,以莲与荷为通称。其色多样,常见有桃红和纯白两种,花开六月至八月。

荷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尤为人喜爱,由于它婷婷水上、盈盈欲语的风姿神采,人们把它比做绝代佳人,有如溪边浣沙的西施,井畔顾影的昭君,对镜揽鬓的貂禅,温泉出浴的贵妃。由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有人把它称为“花中君子”。

所以荷花也是我喜欢的花之一。 《吟荷花》 半塘起绿水, 万红微波来。

香气渐行远, 今生不堪摘。 十四、菊花 菊花是我们非常喜爱的花之一,特别是一些隐士,最著名的就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了。

菊花为什么会如此受人喜爱呢?是因为它春生夏长,在重阳佳节前后开花,所以又有“节花”之称,其种类非常繁多,达两千多种。如果按照花的大小来分,可分为大菊、中菊和小菊,按照颜色来说,可以说除了蓝色没有之外,其他颜色都有,因品种的不同而呈现红、黄、紫、白、绿等色。

同时菊花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颂菊花》 秋丛露年华, 折得自沉吟。

陶潜最爱菊, 篱下自知心。 十五、桂花 桂花也是高贵品质的象征,桂之香非同凡俗,四季如一。

桂花又被人称为是木犀花。这种花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最为名贵的叫丹桂。

桂花也是诗人墨客们经常吟颂的花朵之一。其中白居易有一首《有木(丹桂)》最为出名。

《吟桂花》 风多桂花香, 微雨最撩人。 欲求尘外物, 独望白衣影。

十六、水仙花 自古以来,水仙花深受文人雅仕、画家的青睐,成为创作的题材。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词、赋、书画以及故事、民歌、民谣层出不穷。

每当春节、元宵来到,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仙花盆景,让居室充满绿意花香,象征“吉祥如意”。这已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

水仙花球经过雕刻、水养,可塑造成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水仙花盆景,集奇、特、巧、妙、雅于一身,堪称百花园中一奇葩。被誉为“凌波仙子”。

每年的暮冬、佳节来到之时,便与腊梅竞傲,同春兰争芳。

水仙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 《吟水仙花》 浩素在人间, 清芬留我恋。

瑶池回头看, 十七、朱槿花 朱槿花是夏、秋开花的,花色丰富,有紫、白、红等颜色,迎晨而放,日中即衰,傍晚凋落,有“朝开暮落花”之称。所以诗人墨客们一般都会叹息它的瞬间即逝、荣不终日。

《吟朱槿》 绿影迎朝露, 日午最是香。 可怜不白头, 亏误好时光。

十八、木兰花 木兰花又称为女郎花,早春先叶开花,花瓣呈紫色,内近白色或粉红色。诗人吟颂常因为其形状,或借其名,多姿多彩。

白居易写它“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把花和人一起写的非常巧妙。 《吟木兰花》 寂寂无人识, 春来芙蓉花。

木兰忘春闺, 寒谷是娘家。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

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

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

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

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春光明媚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 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

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 春是活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