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夏天的诗有关描写夏天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孟夏》 [唐] 贾?m 江南孟夏天, 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 蛙声作管弦 。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盛一院香。 《有约》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喜晴》 [宋]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 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觉夏深。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忆王孙·夏词》 [宋]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 2.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 书法中堂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白朴《得胜乐·夏》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杜甫《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3.夏的诗句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汇编 (2003年初版,2007年更新版)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秀:指草类植物结子。 葽:草名,又叫“远志”,味苦,可入药。蜩:蝉,又名知了。 此描写夏天的诗意:四月远志结子了,五月知了叫不停。 《诗经·豳风·七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四月入夏季,六月到暑天。 《诗经·小雅·四月》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潭:水边。 隋·杨广《夏日临江》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缙凇断耐碓⒅笔≈小?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m《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此描写夏天的诗句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 4.形容雨大的诗句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槟《夏日题老将林亭》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找了一些关于雨的诗句,可能有些不是夏雨,希望对你有用哈! 。 5.关于夏天的诗句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 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里有关于夏天的诗句啊,这里有关于夏天的诗句,我还是找不到关于夏天的诗句,到处问哪里有的话告诉我关于夏天的诗句的网址吧,关于夏天的诗句挺难找的,我现在真的需要关于夏天的诗句,谁要是可以找到关于夏天的诗句,就告诉我关于夏天的诗句网址吧,谢谢告诉我关于夏天的诗句,找到关于夏天的诗句挺不容易的啊,这儿有关于夏天的诗句啊,这里有关于夏天的诗句,我还是找不到关于夏天的诗句,到处问哪里有的话告诉我关于夏天的诗句的网址吧,关于夏天的诗句挺难找的,我现在真的需要关于夏天的诗句,谁要是可以找到关于夏天的诗句,就告诉我关于夏天的诗句网址吧,谢谢告诉我关于夏天的诗句,找到关于夏天的诗句挺不容易的啊,谢谢啊。 6.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平乐(词)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其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 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春望》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宋· 黄庭坚《清平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 杜甫《春夜喜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 韩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h及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 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 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 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 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宋· 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 李煜《虞美人》。 7.寻求我国古诗中有关夏天的诗句我国古诗中有关夏天的诗句有哪些【标题】:夏 【年代】:唐 【作者】:元稹 【内容】:-------------------- 望远音书绝,临川意绪长。 殷勤眼前水,千里到河阳。 【标题】:夏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内容】:--------------------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青。 深深重幕度香缕,寂寂高堂闻燕声。 【标题】:夏 【年代】:唐 【作者】:无名氏 【体裁】:七古 【内容】:-------------------- 赤帝旗迎火云起,南山石裂吴牛死。 绣楹夜夜箔虾须, 象榻重重簟湘水。彤彤日脚烧冰井,古陌尘飞野烟静。 汉帝高堂汗若珠,班姬明月无停影。 【标题】:夏 【年代】:唐 【作者】:翁洮 【体裁】:七律 【内容】:-------------------- 触目皆因长养功,浮生何处问穷通?柳长北阙丝千缕, 云簇南山火万笼。 大野烟尘飘赫日,高楼帘幕逗薰风。 身心已在喧阗处,惟羡沧浪把钓翁。 【标题】: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晁端礼 【体裁】:词 【内容】:--------------------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 碧琉璃瓦欲生烟。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 小楼今夜月重圆。 【赏析】:-------------------- 【注释】 ①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后因称梦为蝶梦。 ②鲲弦:即鹍弦。 《乐府杂记》:“贺怀智以鹍鸡筋作琵琶弦,用铁拨弹。” 【评解】 这首词上片写夏日雨后,风光清润。 绿窗前蔷薇初谢,琉璃瓦如美玉生烟。下片抒情,闲情寄梦,幽怨入曲,而结以小楼月圆,不尽之情复归于写景,弥觉隽永。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端礼与周美成同官大晟府,于当日审定旧调,创制新词,有参助之功,他的词亦与美成为近,惟才情较弱。 【标题】:湖上寓居杂咏 【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内容】:-------------------- 苑墙曲曲柳冥冥, 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 小船摇曳入西陵。 【赏析】:-------------------- 【注释】: 湖,西湖。 冥冥,昏暗貌。 西陵,今浙江萧山县。 此诗描绘西湖夏日夜景。景物生动形象,动静相协。 【标题】:和尚书咏泉山瀑布十二韵 【年代】:唐 【作者】:徐夤 【体裁】:七排 【内容】:-------------------- 名齐火浣溢山椒,谁把惊虹挂一条。 天外倚来秋水刃,海心飞上白龙绡。 民田凿断云根引,僧圃穿通竹影浇。 喷石似烟轻漠漠,溅崖如雨冷潇潇。 水中蚕绪缠苍壁,日里虹精挂绛霄。 寒漱绿阴仙桂老,碎流红艳野桃夭。 千寻练写长年在,六出花开夏日消。 急恐划分青嶂骨,久应绷裂翠微腰。 濯缨便可讥渔父,洗耳还宜傲帝尧。 林际猿猱偏得饭,岸边乌鹊拟为桥。 赤城未到诗先寄,庐阜曾游梦已遥。 数夜积霖声更远,郡楼欹枕听良宵。 【标题】:归兴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轻雷轣辘断梅初,残箨纵横过笋余。 饱有期程新买犊,睡无厌足久捐书。 白苹满渚闲挥榜,绿树连村独跨驴。 夏日尽长归亦暮,水边灯火已疏疏。 【标题】:池上逐凉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律 【内容】:-------------------- 青苔地上消残暑,绿树阴前逐晚凉。 轻屐单衣薄纱帽,浅池平岸庳藤床。 簪缨怪我情何薄,泉石谙君味甚长。 遍问交亲为老计,多言宜静不宜忙。 窗间睡足休高枕,水畔闲来上小船。 棹遣秃头奴子拨,茶教纤手侍儿煎。 门前便是红尘地,林外无非赤日天。 谁信好风清簟上,更无一事但?然? 【赏析】:-------------------- 【注释】:门前便是红尘地ؤ林外无非赤日天 这两句是说,在酷热的暑天,诗人在林中的池边乘凉,好不舒坦!然而,池门前便是烈日照射的土地,林外边无非是赤日炎炎的天空。 以林外、门前的炎热,烘托出池上的凉爽,以对比手法,显出不同的景象。 【标题】:耕田鼓诗 【年代】:唐 【作者】:可朋 【体裁】:杂言 【内容】:--------------------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 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翁, 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 【标题】: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胡幼黄 【体裁】:词 【内容】:-------------------- 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 连旬烈日,稻畦麦垅欲扬尘。 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龙呵叱,四野注如倾。 勃勃生意满,翠浪涌纵横。君知否,仁者寿,寿斯仁。 自从三代而下,民命寄苍?F。满目桑麻谷粟,满目簿书期会,试说与仁人。 小试作霖手,苏醒永新民。 【标题】:夏日 【年代】:唐 【作者】:韩?? 【体裁】:七绝 【内容】:-------------------- 庭树新阴叶未成,玉阶人静一蝉声。 相风不动乌龙睡,时有娇莺自唤名。 【标题】:夏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内容】:--------------------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标题】:夏日 【年代】:唐 【作者】:杨巨源 【内容】:-------------------- 火入天地炉,南方正何剧。四郊长云红,七合太阳赤。 赫赫沸泉壑,焰焰焦砂石。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 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心空得清凉,理证等喧寂。 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 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淹驾殊未还,朱栏敞虚碧。 【标题】:夏日 。 8.与夏天有关的诗句含夏字的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宋 苏舜钦《夏意》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唐代 白居易《池上早夏》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唐代 韦应物《夏花明》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两汉 佚名《上邪》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代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唐代 杜甫《江村》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宋代 范成大《喜晴》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魏晋 陶渊明 《四时》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唐代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代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9.和一年四季有关的古诗和春夏秋冬有关的古诗描写春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