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蚂蚁”的诗句有哪些《拟行路难》 鲍照 南北朝 愁思忽而至, 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 但见松柏园。 荆棘郁蹲蹲。 中有一鸟名杜鹃, 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 羽毛憔悴似人髡。 飞走树间啄虫蚁, 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 中心恻怆不能言。 《杂著》 元遗山 元朝 昨日东周今日秦, 咸阳烟火洛阳尘; 百年蚁穴蜂衙里, 笑煞昆仑顶上人。 《寄生草》 瞿佑 明朝 要路闲门两不过。 生来唯恋旧枝柯。 似嫌树底泥涂滑。 应爱梢头雨露多。 冉冉欲遮蝼蚁穴。 萋萋得近风凰窠。 教坊乐府多新制。 传得佳名入艳歌。 《韩非子·喻老》先秦·韩非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古代描写蚂蚁的诗句一般都是赞扬蚂蚁,勤劳不懈、不怕辛苦、而且有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从而来形容人。 2.形容蚂蚁的诗句独酌 杜甫 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迁居临皋亭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3.关于蚂蚁顽强 的诗句不要那么好理解的蚂蚁虽小但它那无私付出的高尚品德却是普通人所不能相比的.啊!蚂蚁,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动物! 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 也许因为我的顽皮,竟然和那么善良、那么弱小的蚂蚁发动什么“战争”,这对它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自从我看了一则有关蚂蚁的趣闻之后,就不禁对这小生灵产生一种敬仰的情感.这则趣闻就是:世界上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答案是蚂蚁,因为蚂蚁可以背动比自身重量重6倍的物体.即使比蚂蚁重100倍的重物对于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就是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了.小生灵啊小生灵,没想到你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随遇而安,辽阔而肥沃的大地就是蚂蚁舒适的家.一个个小生灵结合成了蚂蚁这个强大的家族.工蚁、蚁王,各尽所能,但并不“按劳分配”.工蚁成年累月辛苦劳作,侍奉蚁王,喂养幼蚁,直到心衰力竭地死去,而蚁王却作威作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真是太不公平了.我不免为工蚁的命运鸣不平,真希望有一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黑暗的蚁穴. 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蚂蚁,它不像蝴蝶一样有五彩绚丽的外表和优美动人的舞姿;也不像知了、蟋蟀一样有着嘹亮动人的歌喉.但我却唯独对它有着一股深深地敬意. 在夏天,知了在悠闲地唱歌,蝴蝶在花丛中跳舞.可在这一片烈日之中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群微小的身影在忙碌着,啊,是它——蚂蚁!它们似乎感受不到炎热,靠着它那小巧的身子在小石子堆中穿梭着,它们是多么勤劳啊!不但如此,蚂蚁还能撑起比自己重得多的担子,它们的负担是多么沉重啊!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像蚂蚁一样默默无闻但又勤劳付出的人,例如:清洁工他们天天不分昼夜地打扫着街道小巷.还有消防员叔叔,如果半夜有哪个地方失火了,他们还得强忍着困意拖着疲惫的身子迅速赶到现场救援,如果遇到了突发情况还得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过年了也不能回家团圆反而要更加打起精神确保家家户户平平安安的过新年. 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接触了博客,知道了一种叫做“新闻蚂蚁”的聚合软件,经常上网的人,对“网络蚂蚁”这种下载软件想必也不陌生,可惜这两种软件我都没有用过,然而这形象化的命名却让我每每想到了那芝麻般大的小生灵——蚂蚁. 从小到大,蚂蚁搬食的场面自己也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但是惟独那一次,给我留下了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感触.那还是我的学生时代,一个酷热难熬的苦夏的一天中午,我独自一人躲在湖畔的柳树下看书.知了在一个劲的嘶鸣,书是看不进了,索性拿它遮着脸,在树荫下睡上一觉.然而,就在我垂下脸的时候,不经意间,眼光瞥见了旁边地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定睛一看,竟是一条足有一寸多长的绿色毛虫,像是失去了爬行能力,在地上不停的翻卷伸缩. 慵慵欲睡的我,对那条毛虫并没有太在意,懒懒的闭上了眼睛.也不知过了多久,在知了的嘶鸣声中,我又睁开了眼,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我有些吃惊了. 毛虫的身体不知什么时候聚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就像一根糖条粘满了芝麻.毛虫还在动,可是已经变成了拼命的挣扎,想徒劳地地摆脱蚂蚁的嘶咬和吞噬.我循着蚂蚁的路径看去,结队而行的蚂蚁来来往往的,一直延伸到了湖岸坡地我眼睛望不到的地方.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知道,那数不清的生命为了它们的生存,正在从事着一项极其艰巨而又伟大的使命,它们要靠集体的力量,把它们的猎物搬回它们的巢穴,而那毛虫就是它们的牺牲品. 我无法准确的测知那条毛虫的身体是蚂蚁的多少倍,但我想象得到人在庞然大物前的渺小.我曾经站在博物馆里那几层楼高的恐龙化石骨架前叹为观止,我想我们的祖先在侏罗纪时代遇到它们时,逃避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 蚂蚁仍在结队的来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毛虫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挣扎,被蚂蚁慢慢的挪动着.面对庞然大物,蚂蚁没有选择逃避,它们依靠的是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义无返顾,前赴后继,去获得它们所需要的一切.这是一种什么壮举?一种移山的壮举,我不由对它们油然而产生了一种敬意,多么执著的小生灵啊,你们用顽强的信念向人类展示了你们的伟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忘不了那个。 4.形容蚂蚁的诗句形容蚂蚁的诗句独酌杜甫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迁居临皋亭苏轼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赞蚁的诗歌几乎没有,蚂蚁这个意象在古诗里主要是用来表示渺小,如蝼蚁;或者用来表示凄零,如苏轼说“五月行人如冻蚁”.另外,还有一些写了蚁字但不是蚂蚁,比如绿蚁,这表示一种酒。 5.关于蚂蚁的古诗独酌杜甫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迁居临皋亭苏轼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赞蚁的诗歌几乎没有,蚂蚁这个意象在古诗里主要是用来表示渺小,如蝼蚁;或者用来表示凄零,如苏轼说“五月行人如冻蚁”.另外,还有一些写了蚁字但不是蚂蚁,比如绿蚁,这表示一种酒。 6.谁知道描写蚂蚁的诗句呀不留一丝空隙 黑色的蚂蚁被裹在黑夜里是蓝色的(光) 曾给他许诺的领袖发现了。标点也无一幸免 倚着樟树,我捧起一本书 《影子乃其主体的精魂说》 我认真的读完第一页,我忘记了一些事情 我开始留意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在樟树的影子里。游来游去 吃完了上面的文字,我调试了一下姿式 欲使我的影子最大限度的再优美一点 但是蚂蚁却放弃了 纷纷的从我的影子上面逃走 《倚着樟树我忘记了一些事情》 倚着樟树。却不敢申张 《蚂蚁的遭遇》 “到散发着果香味的胶状物。不要家 临近的时侯!” 一生的奢望 全压在此 不要爱情。又认真的读第二页 这时有一只蚂蚁从樟树上掉下来 掉在上面。甜蜜的做梦 蚂蚁以它的粪便在无字的《影子 乃其主体的精魂说》上绘一窈窕女子 可惜是半身像? 我没有影子 倚着樟树。不要婚姻。劳累了一天。抛入林海 黑夜把黑色的蚂蚁严实的裹住。----一个人也没有! 蚂蚁正在我的拇指上休息,我进入昏迷状态 整个一上午如此 至日西斜的时侯我才被一个甜蜜的声音 唤醒? 一只蚂蚁被涂成红色 在雪地上跑 而它的影子 依旧是黑色的 《蚂蚁 《一只蚂蚁被涂成红色》 是否误入歧途。索性尽善尽美 流质的水果糖上 粘满了为逃生而自截的大腿 ……似乎某年某月的梦中也现过 《歧义》 因为感动,黑色的蚂蚁》 蚂蚁爬上樟树最高处的一枚枯枝 蚂蚁欲以自己的身体收尽黑夜 蚂蚁。最后睡去 蚂蚁什么也没有梦见 包括领袖登基时许诺的冠冕 黑夜似乎并不曾遭到一点擦伤 黑夜撕开白昼。黑色的蚂蚁 7.有没有古代赞美蚂蚁的诗句李尚朝 《蚂蚁》(当代) 作品原文 蚂 蚁 蚂蚁在歌唱,你听,真的在歌唱。 在我们看来,蚂蚁搬着可怜的食物。 其实它们手臂挽着手臂,眼睛打量着眼睛。 它们搬运的食物,够它们活。 蚂蚁有时缄口不言,秩序井然。 它们并不关心我们喝酒,跳舞,嫖妓。 它们把目光盯在自己的生活上。 它们干活,贮藏过冬的食物。 它们眼明心亮,不要以为它们真正庸俗。 蚂蚁知道我们这些庞然大物。 都是一些假象,暂时活动着,不按它们的规则。 而一旦倒下了,它们就携儿带女,熙熙攘攘。 像打土豪分田地一般,把我们很快掏空。 包括我们好吃的嘴和好色的下半身。 2002.8.23. 只有这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