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歌声的古典优美诗句有哪些1.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唐)顾况《王郎中妓席五咏 歌 一作王郎中席歌妓》 释义:动人的歌声,由青楼传出,辐散到遥远的群山中,幽谷回音,空中几处响起清脆的歌声。歌声飘入云霄,妙音缭绕,似乎要缠住行云不让飞去。 2.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唐)刘禹锡《踏歌词四首-第二首一作张籍《无题诗》》 释义:唱完新曲,欢乐的女郎们跑远了,只有绿树亭亭玉立在红霞之中,间或传来鹧鸪的鸣叫。 3. 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北宋)周彦邦《片玉词》 释义:高雅动人的歌声巧似泉水自流,轻柔婉转,浏亮圆润。其间偶尔可以听到如鸣玉器的水石相击之声,清脆悦耳,悠扬远韵。 4.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唐)杜牧《张好好诗》 释义: 张好好转目顾盼四周静坐的宾客们,然后猛然垂下衣袖,唱出了如同雏凤一般的清脆的歌声。 5.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唐)杜牧《张好好诗》 释义: 张好好的歌声清越、高亢,尽管琴弦的关纽也为之迸断,芦管也为之裂开,但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无法与轻柔而上、绵延不绝的张好好的歌声相比,它响遏行云,震惊四方。 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唐)李白《赠汪伦》 释义: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7.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唐)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今晚听到她的琵琶声,好像听到了仙乐,耳朵里只有这个声音,别的都听不到 。 8. 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宋代)史达祖《湘江静》 释义:“碧袖”二句,笔锋陡转,深入写愁。诗句没有写成,哀怨的歌声又突然传来,声声哀怨,融入秋风,把愁境的描写推进了一层。 9. 含羞敛态劝君住,更奏新声刮骨盐——(唐)权德舆《杂兴五首》 释义:悠扬的乐曲嘎然而止,娇美的女子缓缓起座,掩面低眉欲要离去,周围的听众欢声叫喊,请她再奏一曲《刮骨盐》。句中将女子的沉静与周围观众的欢闹相比,更显出她高超的演技和谦逊的态度。 10.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宋代)晏几道《浣溪沙·唱得红梅字字香》 释义: 句中“红梅”指《梅花落》曲调。“柳枝”、“桃叶”,一语双关,它们既是曲调名称,又是歌女的名字。前句以艺术上的通感,用嗅觉感受出的“香味”来形容音乐的悦耳动听。后句进而衬托,强调别人的演唱比起那位唱“梅花”歌伎的表演要大为逊色,所以只好退避三舍。 2.描写音乐优美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3.描写古典音乐的词语句子“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面 对分别,总有几分不舍,回首往昔岁月,仿如流水一瞬而过。仔细想来,却有值得留恋的地方。难免会有几分伤感。 一时 间,爱上了音乐。便把自己的情感一股脑儿的投入音乐中,尽情的享受着。 是经典老歌,还是流行金曲,它们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怀旧,一曲《同桌的你》,唱遍了校园,也唱遍了大街小巷。无论是年轻还是已不再年轻的人们都在唱。当然,我在乎得并不是当年手拉手一起唱着儿歌长大的那个同桌,吸引我的是旋律之美,感动我的是对青春的热爱。《朋友》,恐怕是在这个时候最适合我们唱的歌吧。纯真的友谊,淡淡的思念,浸润在其间。缓缓的旋律,触动了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在义与利的面前,纯真在我们的心中能占据多少的空间呢?寥寥无几。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精神的慰藉,而音乐打动我的恰恰是它具有这种力量。音乐的魅力在于抒发人的情感并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能让我找回一些值得珍藏的东西。 流行金曲,一曲《青花瓷》更是让我陶醉。典型的中国风再添上几笔时尚的元素,淡淡勾勒,便成就一曲听觉大餐。“素胚勾勒出青花,笔峰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装。”了了几笔,便让佳人模样现眼前,如泼墨的中国画一般。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视觉的享受。“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唱腔圆润,嗓音优美,曲调悠扬,长出了对伊人的思念。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断桥边,柳堤旁,烟雨中,油纸伞下翩翩白衣公子等待伊人归来······ 音乐能纯洁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灵魂。在舒缓低沉的音乐中,我们逐渐成熟;在清新明快的音乐中,我们懂得了进取;在热情奔放的音乐中,我们拥有了激情。 音乐,让我陶醉。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内希望写出的音乐。” 大自然和他的旋律隐藏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它的人会将它发扬光大,而不善于发现它的人,则一辈子只是忙忙碌碌,不懂得去享受,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音乐——他们没有用心去体验。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不过,那还只是喜欢,只是觉得很好听,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什么音乐背景,什么思想感情,我全然不知。不过,虽是如此,但听到音乐却常常想手舞足蹈一番。 等上了小学,正式开了音乐课,我才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是好听,不仅是喜欢,我在听音乐的同时,还会去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是很美好还是很悲伤。大脑中不再是一片空白,相反,又新添了几分色彩。我认为:音乐是最美妙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认识了不少著名的音乐家,像:贝多芬,莫扎特等。而且还幸运的欣赏到了他们的音乐作品。之后,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的音乐天地是多么狭窄,而那些大音乐家们的艺术生涯是又多么广阔。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是儿时的音乐基础不好吗?是自己的音乐细胞不发达吗?我苦思冥想,试图寻找答案…… 知道了,我眼前一亮,没错,就是它:音乐——已经扎根在他们的心里了,不然,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先生怎么会创造出如此优美的旋律?莫扎特又怎能在儿时就编织这么悦耳的音符?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音乐不是靠乐器来单纯地演奏,而是凭借着心中的灵感以及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可见,音乐是心灵的艺术! 我不禁想起了贝多芬的一句话:“音乐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要美……” 这样的音乐世界多么得美妙啊! 4.描写音乐的优美句子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bbs4a6al3160 描写音乐优美的句子 1、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也是你失意时的伙伴。 2、真正为王菲倾倒正是因为这一首《又见炊烟升起》。洒脱畅快,难以控制的内心的欢乐就像不断的水流一样奔放出来。因该是人群比较少的戈壁边缘地域才能有如此黄昏和炊烟。 3、耳边同时放着自己最喜欢的歌。歌声时而婉转动人,如山涧中的潺潺流水;歌声时而激情澎湃,如大海的滚滚浪花;歌声时而忧郁悲伤,如林黛玉望月伤悲,看花坠泪。 4、无数次,一个人在校园的小径中静静地穿行,听小径深处一支支曲子袅袅婷婷地传出。走在校园里,是春风习习,柳丝飘飘;是目光盈盈,是歌声清亮;于是我便踏着年轻的节奏,尽情地畅想,尽情地漫游,尽情地享受校园赐予我的绵绵的独思 5、从琴上,仿佛流出了潺潺的水声.响起了牧童的笛音,天地间的万赖都发出了和谐的鸣唱。 6、听音乐能今人的心灵得到升华,疲劳时听音乐能缓解人们疲惫的身躯,放松心灵。 7、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喜欢一首歌,是因为歌里有她的故事,有她想要铭记却又怕遗忘的记忆。音乐就是这样让人回味无穷,音乐,记下了我心中的倔强的伤和微微的笑,我的眼泪、我的幸福、我的沉默、我的梦想、我的思念、一切的一切,它好像都明白。 8、音乐,有抒发快乐情绪的,也有抒发悲伤情绪的,快乐时听欢快的歌曲会令人更舒畅,就是不快乐时听也会 5.形容音乐的优美句子有哪些1、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2、琴声里有一幅鲜明美丽的风景画,幽泉自山涧叮当流出,汇成一泓碧玉般的深潭,水潭里荡起一层层细碎的涟漪,水中播曳着一轮金黄的明月。 3、此时听到的歌声,飘散着稻麦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听到歌声,仿佛尝到了农家的新米饭和自酿的包谷酒。我凝神静听。歌声飘起,动人的旋律变成一道道绚丽的晚霞,欢快的音符幻成一只只小鸟,飞向远方,然后又飞回来,栖息在我的心巢之中。 4、从琴上,仿佛流出了潺潺的水声。响起了牧童的笛音,天地间的万赖都发出了和谐的鸣唱歌。 5、打开酷我音乐盒,欣赏着一首以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优雅的曲调让我平静,那飞快的旋律让我旋转,那流行的歌曲让我激情,那高昂的曲调让我兴奋。 6、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象自然那样无边无际,象风,象天空,象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 7、优雅的琴音配合着歌调。就像清露滴在花朵上面一样。 8、优美的灵魂,优美的歌谣。 9、琴声像潮水般地奔腾而出。神妙的旋律回响在全场的上空。 10、催人前进,达到意境合人,这就是音乐。 11、悦耳的口琴声,像清风徐徐地飘过来。 12、琴声高昂,如鹰击长空。 13、胡笳曲的旋律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就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14、歌声是多姿多态的,不同的歌有着不一样的韵味,我们听起来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的,酸甜苦辣咸都有。 15、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6.古代描写歌曲的诗句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武昌老人说笛歌」刘禹锡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 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 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 音韵高低耳不知。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船夜援琴》·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 《江上琴兴》·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7.我国古代诗词中关于音乐的一组诗句,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