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知道古代关于龙阳之好的所有故事,还有描写古代男风的古诗词只记得龙阳之好,断袖之癖。《战国策·魏策》中,“对曰:‘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魏王与龙阳君搞同性恋,同床共枕,甚为宠爱。一天,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涕下,魏王惊问其故,龙阳君谓初钓得一鱼甚喜,后钓得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恐魏王爱其他美人,必将弃己,所以涕下。魏王为绝其忧,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 也叫做作“龙阳之兴”。 《汉书·佞幸传第·六十三》:“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董贤曾任郎官,为人秀美且好修饰,一日为汉哀帝所见,帝爱其美貌,与之相谈,以此而获帝宠幸。於是帝出则陪乘,入则侍奉,十余日赏钱数以万计。贤之位尊而惊百官,时与帝一道卧睡。一次,贤与帝午睡时,压帝之衣袖,帝欲起身,见贤未醒,不忍惊之,遂断袖而起,其爱至此。也叫作“断袖之宠”。 2.古代的龙阳之好 断袖之癖卫灵公与弥子瑕、宋朝 卫灵公与弥子瑕之间产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未尽,遂以其半遗君。 灵公食而甘之,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后来弥子色衰爱弛,灵公便拿此说事,责怪道:“是曾啖我以余桃!”孔子和他们同时,曾经出仕于卫,受到了卫灵公的礼遇,他的学生子路和弥子瑕是连襟关系。 卫灵公还喜欢宋国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灵公宠幸,又与灵公夫人南子有私。 奸情路人皆知,一次卫太子过宋,宋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你们求子的母猪已经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于是后世出现了“娄猪艾豭”的说法,艾豭指靠着与家主的同性恋关系而私通家主妻妾(娄猪)的人。齐景公与羽人 齐景公面姣,有一个负责征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着他注视,面带倾慕。 公怒,将欲杀之。相国晏婴劝道:“拒欲不道,恶爱不祥。 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景公觉着有理,便表示:“恶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楚宣王与安陵君 安陵君的固宠手段可以为后宫美人树立样板:一次宣王出游,兴致甚高而发出感问:“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也就是愿意从死,不再乐生。 于是,赢得了宣王更加的爱宠。魏王与龙阳君 龙阳君的固宠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气比安陵君更大,“龙阳”是古代经常使用的男宠娈童的代称。 一次魏王与之同船共钓,龙阳忽然泣下,王问原由,对曰:臣所得之鱼越来越大,故欲将前鱼弃置。而今四海之内美人甚众,皆欲趋于王庭,则臣亦将见弃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动,于是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汉高祖与籍孺 汉朝的这位开国帝王甚好男色,以后西汉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有此好。 汉惠帝与闳孺 闳孺和籍孺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婉佞贵幸,公卿皆因关说。二人的际遇很受人羡慕,以至惠帝之时,为能获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带打扮上都向着他俩看齐,帽子上插着羽毛,脸上涂着脂粉。 汉文帝与邓通 邓通出身低微,成为文帝幸臣后常为帝吮痈。文帝赐给他蜀地严道铜山,可以自铸铜钱,遂富无比。 但是文帝死后,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将他贬黜,最终“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大富极贫的邓通的经历很能体现出人生无常的含义。 汉武帝 汉武帝幸臣众多。韩嫣是他的少年同学,当时就已相爱。 后来韩嫣因宠而富,在长安市中把金丸当弹球,一天遗失十余个,以致当时谚云:“苦饥寒,逐金丸。”贫家儿童紧随他的身后,看到金丸的落处就敢紧去抢拾,成为京中一景;倡优出身的李延年在宫中做太监,善为新声,是历史上有名的音乐家。 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并且虽为阉宦却未曾彻底净身,竟能与宫人为奸;卫青、霍去病分别是武帝卫皇后的弟、侄,靠着这层关系先后在武帝身边做侍中,帝对卫青随便到了“踞厕而视之”的地步。 不过二人虽为嬖幸却能雄豪自振,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声传古今,历为当时及后世所称扬。汉成帝与张放 这两人虽为君臣却又像是兄弟。 张放“与上卧起,宠爱殊绝”。经常陪从成帝微服出游,斗鸡走马长安市,风流浪迹五陵中。 但后来在太后和朝臣的压力下,成帝不得不将张放外遣出都,不久复又征入。又受压力,只好再遣。 屡征屡遣,直到成帝崩逝,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汉哀帝与董贤 他们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 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与相龙等 海西公“不男”,也就是阳茎短小,性欲低下。可他的两个美人却生产了几个男孩,原来他是让外嬖相龙等与美人交接,生子,以为己子。 百姓歌云:“凤皇生一雏,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马驹,今定成龙子。” 后赵主石虎与郑樱桃 石虎字季龙,是东晋列国时期非常残暴的一位君主。他称王前宠惑优僮郑樱桃而杀妻郭氏,更纳清河崔氏女,樱桃又谮而杀之。 按总的来看,历史上的郑樱桃应当是一位女性,但因“僮”字,把他看成为男性的人也不少,在后世郑樱桃是名优美伶的代称。前秦主苻坚与慕容冲 氐族苻坚在东晋列国时期是一位名主,几乎统一了北方。 在攻灭鲜卑前燕后,燕国清河公主和他的弟弟慕容冲同时被纳,宠冠后庭。后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慕容冲、姚苌等便起兵攻之。 最终苻氏受缢而死,慕容冲则成为西燕主,但不久后亦为部将所杀。这两人之间的“同性恋”是乱世男风的典型,个人感情夹杂于民族仇恨、宗族恩怨和政治纷争当中,变化极富戏剧性。 陈文帝与韩子高 韩子高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离乱当中得宠于陈文帝陈蒨,竟也能屡立战功,拜爵封将。两人之间的故事后来被写成了《陈子高传》,子高变为陈姓。 在明代杂剧《男王后》里,陈子高更是被封做了正宫王后,事愈传而人愈奇。闽主王鏻与归守明 王鏻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国王,有嬖。 3.有没有形容古代美男子的诗句或句子形容古代美男子的诗句有: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 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衾裳。这几句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阮籍的诗,描写的是古代安陵君与龙阳君,安陵君贵族出身,有文化,有修养,而且十分精于世道,很会做人。 少年时俊美可人,青年后潇洒诱人,学识渊博,性格沉稳,放眼一瞧,迷倒仰慕者黑压压一片,其魅力非能用语言描述。龙阳君生活在战国年间,是魏安厘王的男宠。 他貌美妩媚,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龙阳君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有记载的男同性恋,龙阳也成为后世男色的代名词之一。 4.断袖之癖、龙阳之好、南风之症各是什么意思“未曾悔,断袖恩” 说的是汉哀帝刘欣和宠臣董贤的故事 两人同床而寝,早晨,刘欣起来上早朝 发现自己的一只衣袖被董贤压住,为了不打搅董贤的美梦, 汉哀帝拔出自己的佩剑割断了自己的衣袖! 这就是“断袖之僻”的由来了 后人用断袖之僻形容两个男子之间的爱恋 这是由真实的历史而来的 可是两人都是早逝,刘欣26岁驾崩, 在位仅六年,他原本欲传位于董贤, 可是王太后在他死后将帝位传于自己的侄子王莽, 而董贤于哀帝死后第二天在家中自缢,时年22岁 古人把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或龙阳之好。这是两个比较著名的中国同性恋故事。 《战国策·魏策》中,“对曰:‘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魏王与龙阳君为同性恋者,同床共枕,甚为宠爱。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涕下,魏王惊问其故,龙阳君谓初钓得一鱼甚喜,后钓得益大,便将小鱼丢弃。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恐魏王爱其他美人,必将弃己,所以涕下。魏王为绝其忧,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 亦作“龙阳之兴”。 现代口语中,常常使用"同志"来称呼同性恋者,也有大部分人称其为“兔子”。此外,粤语吸收了英文单词gay后,用"基"指同性恋。但是此词通常具贬义。带有贬义的单词还有"玻璃"、"断袖"、"断背"等。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把男同性恋者称做"飘飘"。 5.描写美男子的诗句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才貌双全,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本篇文章收集了一些描写男子美貌的古诗 1、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2、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也是沈约。 3、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 4、身长八尺,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5、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6、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7、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晅兮,终不可谖兮。 8、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衾裳。 9、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10、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11、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账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午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孝虎。折桂销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半夜煮。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凉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线,卷起黄河向身泻。皇天厄运犹缯裂,春宫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6.古人将有同性恋倾向的称之为断袖之癖或龙阳之好,那么龙阳之好是否首先龙阳君不是秦国人,是战国时期魏国魏惠王的男宠"龙阳”,说的是战国时魏惠王和龙阳君的故事。 《战国策·魏策》记载:魏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一起钓鱼,虽然龙阳君钓了十多条鱼,可是却哭了。魏王问其故,龙阳君说,因为我不过是王的一条鱼。 魏王很不理解,于是龙阳君解释说,当我钓到第一条鱼时,我满心欢喜,后来我又得到更大的,于是将第一条弃之于海了。现在我受宠于君,与你共枕,位至人君,人们都敬我怕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人那么多,他们会千方百计地讨好于你,而我有朝一日也会如第一条鱼那样,被弃之于海,念及此,我怎能不哭呢?魏王说:你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于是颁布命令,谁要是给自己推荐男宠,就满门抄斩。 后人依此,把被专爱的男宠称为“龙阳”或者“龙阳之好”现在也是用来形容同性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