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洞宾相关诗词《赠吕洞宾》(唐 钟离权) 知君幸有英灵骨,所以教君心恍惚。 含元殿上水晶宫,分明指出神仙窟。 大丈夫,遇真诀,须要执持心猛烈。 五行匹配自刀圭,执取龟蛇颠倒诀。 三尸神,须打彻,进退天机明六甲。 知此三要万神归,来驾火龙离九阙。 九九道至成真日,三界四府朝元节。 气翱翔兮神烜赫,蓬莱便是吾家宅。 群仙会饮天乐喧,双童引入升玄客。 道心不退故传君,立誓约言亲洒血。 逢人兮莫乱说,遇友兮不须诀。 莫怪频发此言辞,轻慢必有阴司折。 执手相别意如何,今日为君重作歌。 说尽千般玄妙理,未必君心信也么。 子后分明说与汝,保惜吾言上大罗。 《沁园春 吕洞宾生》(宋 无名氏) 申伯嵩神,李白长庚,萧何昴精。 恰先公三日,金仙氏降,后公三日,吕洞宾生。 五百仙班,一千佛号,喜听胪声传集英。 君恩重,早升华监寺,扬厉朝廷。 金瓯已覆香名。正天下苍生须太平。 看黄麻一命,难留五马,蟠桃三熟,会庆千龄。 一尉凄凉,有官守者,莫到公堂称寿觥。 三熏沐,但焚香清夜,遥拜台星。 另外,吕洞宾本人诗歌在《全唐诗》里收录有二百多首。 (请采纳!) 2.吕洞宾 留下来的两手诗怎么念《全唐诗》收吕洞宾诗四卷。 小传云:“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礼部侍郎渭之孙。 河中府永乐(一名蒲坂)县人。咸通中举士,不第。 游长安酒肆,遇钟离权得道,不知所往。诗四卷。” 俗话说:神仙也是凡人做。读吕洞宾诗,感到吕洞宾是一个大俗人,大真人,天性豪迈,直追李白,于豪迈中得道成仙。 其实,仙是假的,活得自在,活成一个与世俗无关、无碍的大自了汉,“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才是真的。 吕洞宾“中举士,不第。” 怀才不遇,一腔愤懑,假作疏狂。《七言》诗云:“落魄红尘四十春,无为无事信天真。 生涯只在乾坤鼎,活计惟凭日月轮。八卦气中潜至宝,五行光里隐元神。 桑田改变依然在,永作人间出世人。”这是一首炼丹诗,但前提却是“落魄红尘四十年”。 四十岁了,人不识我,官不识我,老子只好去做“出世人”。 名诗《闲题》,是这种情怀的进一步发挥:“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何其落寞乃尔。 满城士民皆不识我(不是神不识,是人,凡俗之人),只有老树精知道。世人尽皆眼瞎!骂得痛快。 老树精识洞宾,神话故事中有专章讲述,已经过演义。 同类诗甚多。 如:“闷来醉眠三路口,闲来游钓洞庭心。相逢相遇人谁识,只怨冲天没处寻。” “轩辕世代横行后,直隐深岩久觅难。”(《七言》)“暂别蓬莱海上游,偶逢太守问根由。 身居北斗星杓下,剑挂南宫日角头。道我醉来真个醉,不知愁是怎么愁。 相逢何事不相认,却驾白云归去休。”(《真人行巴陵市……》)“云中闲卧石,山里冷寻碑。 夸我饮大酒,嫌人说小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仙衣笼罩下的,还是一颗士子不得志之心。你不识我算求,老子“一任辈流嗤”,老子“却驾云归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由佯狂,游戏人间,渐入真境,发而为真狂——大豪放。这类诗,第三卷中最多,充满人世间的真信。 《绝句》一组,字字珠玑:“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月还孤”,即我还孤。孤在荡尽黑云,直上高峰之后。 高处不胜寒,谁能与我同游?诗人不免发出“几个男儿是丈夫”的千古浩叹。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搏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何等气势。 “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这又是一首吕洞宾的名诗。要在“三入岳阳人不识”,与第一类诗同调。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起来旋点黄金卖,不使人间作业钱。” 结句理想极高。但“不种田”,“日高眠”,指望点石成金,不免有点二流子思想。 一笑。 充分显示吕洞宾疾恶如仇,雷霆之威的,是那些赠侠客诗。 《绝句》:“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连喝三回去,属然空里人头落。”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貌狞恶”,心纯善,容不得人间半点肮脏事。“仗剑千里去”,须臾取仇人、恶人、鸟人人头归来,大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气势。 《七言》:“发头滴血眼如 ,吐气云生怒世间。争耐不平千古事,须期一诀荡凶顽。 蛟龙斩处翻沧海,暴虎除时拔远山。为灭世情兼负义,剑光腥染点痕斑。” “雨雪霏霏天已暮,金钟满劝抚焦桐。诗吟席上未移刻,剑舞筵前疾似风。 何事行杯当午夜,忽然怒目便腾空。不知谁是亏忠孝,携个人头如座中。” 两首均直书《赠剑客》。以剑客、剑仙源头论,世人多举李白诗、唐宋传奇,不知“仙人”吕洞宾处,大有潜力可挖。 豪放中劝世,指点迷津,发而为许多隽永小诗。 《警世》诗众口喧腾,已不辨原作者乃洞宾。 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洞庭湖君山颂》:“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郊小圃碧莲开。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题永康酒楼》:“鲸吸鳌吞数百杯,玉山谁起复谁颓。醒时两袂天风冷,一朵红云海上来。” 抒情。诗中有画,在动感中敷色。 《六言》:“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独携玉津丹诀,闲踏青莎碧苔。 古洞眠来九载,流霞饮几千杯。逢人莫话他事,笑指白云来去。” 自在潇洒。 吕洞宾在八仙中故事最多,界乎正邪之间,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我以为“秘密”就在:他不是神,不是仙,是真人,一个个性鲜明,好走极端的豪士、诗人。八仙中,也以他留诗最多最好。 《全唐诗》还收有八仙中其他几位的诗,一并介绍如下: 张果老。小传云:“张果,两当人。 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天后召之,不起。 明皇以礼致之,肩舆入宫,擢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未几还山。”原来张果老不是蝙蝠精,是唐时真人。 收诗一首《题登真洞》:“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蓧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第二联甚佳。 韩湘子。 小传:“韩湘,字清夫,愈之犹子也。落魄不羁,愈强之婚宦,不听。 学道仙去。”存诗两首。 引《答从叔愈》一首:“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予道向道中醒。 3.吕岩怎么样变成吕洞宾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即吕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 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 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 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的题材。 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 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 世传“八仙”之一。号纯阳子。 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 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与陈抟、李琪(一作“李奇”)等传奇人物交往。 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有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子)传其道。 吕洞宾以内丹为修仙径路,兼摄禅宗,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 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指出:“修炼丹者,先正其炉。 ”身为丹炉,神气**为药物,目、耳、口、鼻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勿伤内真,“然后于天地之炉、造化之鼎,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神气”。认为“顺天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阳真一太和纯粹之气,则坐致长生”,并说“其要在乎变炼五行而已”。 主张一日当一年,昼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阴阳,运行四序”,昼夜终始修炼。 又认为,“性命根源,归乎一气。 其来也,有一夫一妇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焉。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 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 其要盖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 提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 行肘后之法,即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使上起,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俯仰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继行飞金晶,“一撞三关”,直入上宫。 炼之既久,如虑太过,则吐玉液炼其形。另尚有金液还丹炼形等法。 其诗词,如“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等,奇谲诡异,尤脍炙人口。北宋以后,历代有人假托吕洞宾之名(或称“回道士”、“回客”、“回山人”等),行种种异事,故神化事迹迭出。 民间信仰吕洞宾者甚盛。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称唐五代成道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 托名吕洞宾的“自传”即称其遇钟离、苦竹真人,得金丹、驱鬼之道。“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常游两浙、汴京、谯郡。 尝著白襕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筋头大。 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 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也。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 何以故?为人若反是,虽握手接武,终不成道”。元代道士苗善时更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汇集一百零八化故事。 因而吕洞宾也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敕封“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相传吕洞宾传有钟离权所授《灵宝毕法》十二科,为钟吕金丹道教典。 自著《九真玉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即《道枢》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后三成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道枢》卷二十五之一篇。《直斋录》又著录《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谓即此篇,略有不同)。 其丹道思想尚散见于《道枢》之《五戒》《众妙》《指玄》等篇中;诗词有南宋夏元鼎编《金丹诗诀》,与杨亿所说“世所传者百余篇”吻合,其中一些诗句为杨亿所引,依托之作较少;单行本《沁园春丹词》有数家注本。 《正统道藏》所收《纯阳真人浑成集》为元道士何志渊所编,真伪杂糅。 《吕祖志·艺文志》又增添《敲爻歌》、杂曲十首等,更不可信。 《吕公窑头坯歌》虽见录于《直斋书录解题》,然其中竟有“富郑公”(富弼),“张尚书”(张商英)、“赵枢密”(赵鼎)等名,显系南宋人伪作。 《道藏辑要》收录署名吕著的作品,多为后人依托或扶乩降笔。《吕祖全书》绝大部分也是伪作。 传说吕岩是神仙。 4.吕洞宾 留下来的两手诗怎么念《全唐诗》收吕洞宾诗四卷。 小传云:“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礼部侍郎渭之孙。 河中府永乐(一名蒲坂)县人。咸通中举士,不第。 游长安酒肆,遇钟离权得道,不知所往。诗四卷。” 俗话说:神仙也是凡人做。读吕洞宾诗,感到吕洞宾是一个大俗人,大真人,天性豪迈,直追李白,于豪迈中得道成仙。 其实,仙是假的,活得自在,活成一个与世俗无关、无碍的大自了汉,“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才是真的。 吕洞宾“中举士,不第。” 怀才不遇,一腔愤懑,假作疏狂。《七言》诗云:“落魄红尘四十春,无为无事信天真。 生涯只在乾坤鼎,活计惟凭日月轮。八卦气中潜至宝,五行光里隐元神。 桑田改变依然在,永作人间出世人。”这是一首炼丹诗,但前提却是“落魄红尘四十年”。 四十岁了,人不识我,官不识我,老子只好去做“出世人”。 名诗《闲题》,是这种情怀的进一步发挥:“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何其落寞乃尔。 满城士民皆不识我(不是神不识,是人,凡俗之人),只有老树精知道。世人尽皆眼瞎!骂得痛快。 老树精识洞宾,神话故事中有专章讲述,已经过演义。 同类诗甚多。 如:“闷来醉眠三路口,闲来游钓洞庭心。相逢相遇人谁识,只怨冲天没处寻。” “轩辕世代横行后,直隐深岩久觅难。”(《七言》)“暂别蓬莱海上游,偶逢太守问根由。 身居北斗星杓下,剑挂南宫日角头。道我醉来真个醉,不知愁是怎么愁。 相逢何事不相认,却驾白云归去休。”(《真人行巴陵市……》)“云中闲卧石,山里冷寻碑。 夸我饮大酒,嫌人说小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仙衣笼罩下的,还是一颗士子不得志之心。你不识我算求,老子“一任辈流嗤”,老子“却驾云归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由佯狂,游戏人间,渐入真境,发而为真狂——大豪放。这类诗,第三卷中最多,充满人世间的真信。 《绝句》一组,字字珠玑:“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月还孤”,即我还孤。孤在荡尽黑云,直上高峰之后。 高处不胜寒,谁能与我同游?诗人不免发出“几个男儿是丈夫”的千古浩叹。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搏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何等气势。 “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这又是一首吕洞宾的名诗。要在“三入岳阳人不识”,与第一类诗同调。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起来旋点黄金卖,不使人间作业钱。” 结句理想极高。但“不种田”,“日高眠”,指望点石成金,不免有点二流子思想。 一笑。 充分显示吕洞宾疾恶如仇,雷霆之威的,是那些赠侠客诗。 《绝句》:“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连喝三回去,属然空里人头落。”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貌狞恶”,心纯善,容不得人间半点肮脏事。“仗剑千里去”,须臾取仇人、恶人、鸟人人头归来,大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气势。 《七言》:“发头滴血眼如 ,吐气云生怒世间。争耐不平千古事,须期一诀荡凶顽。 蛟龙斩处翻沧海,暴虎除时拔远山。为灭世情兼负义,剑光腥染点痕斑。” “雨雪霏霏天已暮,金钟满劝抚焦桐。诗吟席上未移刻,剑舞筵前疾似风。 何事行杯当午夜,忽然怒目便腾空。不知谁是亏忠孝,携个人头如座中。” 两首均直书《赠剑客》。以剑客、剑仙源头论,世人多举李白诗、唐宋传奇,不知“仙人”吕洞宾处,大有潜力可挖。 豪放中劝世,指点迷津,发而为许多隽永小诗。 《警世》诗众口喧腾,已不辨原作者乃洞宾。 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洞庭湖君山颂》:“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郊小圃碧莲开。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题永康酒楼》:“鲸吸鳌吞数百杯,玉山谁起复谁颓。醒时两袂天风冷,一朵红云海上来。” 抒情。诗中有画,在动感中敷色。 《六言》:“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独携玉津丹诀,闲踏青莎碧苔。 古洞眠来九载,流霞饮几千杯。逢人莫话他事,笑指白云来去。” 自在潇洒。 吕洞宾在八仙中故事最多,界乎正邪之间,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我以为“秘密”就在:他不是神,不是仙,是真人,一个个性鲜明,好走极端的豪士、诗人。八仙中,也以他留诗最多最好。 《全唐诗》还收有八仙中其他几位的诗,一并介绍如下: 张果老。小传云:“张果,两当人。 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天后召之,不起。 明皇以礼致之,肩舆入宫,擢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未几还山。”原来张果老不是蝙蝠精,是唐时真人。 收诗一首《题登真洞》:“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蓧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第二联甚佳。 韩湘子。 小传:“韩湘,字清夫,愈之犹子也。落魄不羁,愈强之婚宦,不听。 学道仙去。”存诗两首。 引《答从叔愈》一首:“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予道向。 5.八仙过海的吕洞宾什么样世传八仙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吕洞宾。 风俗调查资料表明,八仙会聚的庙观在国内寥寥无几,其中最著名的西安八仙宫,据当地传说是由善男信女输捐钱物,将原有的吕祖祠扩建而成的(张建新、陈月琴《西安八仙宫》,三秦出版社,1993年5月版);换言之,这主要是因为吕洞宾的关系才有了这座八仙宫。反之,供奉吕洞宾的庙堂,旧时曾遍布全国城乡,相关的庙会活动甚多,尤以夏历四月十四(部分地区是四月十一)的"吕祖诞"最称热闹。 道教徒众称他"吕祖神"或"祖洞宾",求其维护教门,引度众徒;一般民众则称他"吕祖大仙",所求者惩恶扬善、消灾降福,或风调雨顺、保护丰收等。说到有关吕洞宾的故事传说、诗文载记,足可车载斗量;而在他的出生时间、乡里籍贯、履历行状等方面又多相互抵牾,疑窦丛集,因而连历史上是否实有吕洞宾其人也成了一个问题。 一般说法,都称吕洞宾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其父吕让曾任海州刺史。他本名绍先,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四月十四日巳时,祖籍是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 自幼好读,淹博百家,但三举进士不第。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已四十六岁的吕绍先又去长安应考,在酒肆中遇见上天仙使钟离权。 钟离权让他做了一个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美梦,醒后方知功名利禄均为梦幻,遂大彻大悟,拜钟离权为师,赴终南山中修道,改名喦,字洞宾。其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五十三岁归宗庐山,六十四岁上朝元始、玉皇,赐号纯阳子。 上述吕洞宾的生平行迹,明徐道编集的《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中有文字记录;又有两组古物建筑为之提供"实物印证",一是山西芮城西向二十公里的永乐镇,相传是其诞生地。吕羽化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扩充为道观,元初升观为宫,由全真道首领丘处机派遣弟子潘德冲督建,翻造成规模宏伟的永乐宫。 其中供奉吕洞宾的纯阳殿上,有描绘其生平事迹的连环壁画五十二幅。1959年,因该地圈为三门峡水库库区,遂由政府将全部建筑和壁画等珍贵文物迁移至今芮城县北的龙泉村。 此外,今西安八仙宫所在地,相传是吕洞宾喝酒遇仙的长安酒肆遗址。因此八仙宫山门牌楼左侧竖有"吕洞宾成道碑",碑上隶书"长安酒肆",楷书"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 但在其他记载中,关于吕洞宾的生平分歧甚大。以籍贯论,《集仙传》云:"吕喦字洞滨,一字希云,九江人";《唐诗鼓吹》郝天挺注:"(吕)洞宾名岩,京兆人";《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吕真人《江州望江亭自记》:"吾京川人",同书引《河南府志》:"吕喦字洞宾,本府河中人"。 以生年和活动时间论,《列仙全传》卷六说他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日巳时,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两举进士不第,在长安酒肆由钟离权度为仙道;《江州望江亭自记》则谓"唐末三举进士不第,因游江湖间,遇钟离子,受延命之术";《宋史·陈抟传》又记其人在五代时已"百余岁",还几次去陈抟家里拜访。至于其人究竟是何出身,是否中过进士,也有多种讲法。 如《唐诗鼓吹》注称吕洞宾曾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及第,还当过两任县令,迄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始举家隐居终南,修真得道,莫测所往;《古今图书集成》引《安庆府志》,则说他是唐玄宗天宝时(742-756)进士,授官江州德化县令,因私行庐山,遇钟离真人点化得道。此外,《武当山志》及《蒿庵闲话》所引《吕仙自叙传》,皆云吕洞宾父姓李,母姓吕,本是唐朝宗室,因武则天欲尽歼李唐子孙,乃从母姓吕,隐居山穴,故改名岩,字洞宾。 综上所述,吕洞宾的出身有唐侍郎吕渭之孙和唐宗室二说;生年有唐贞观、贞元二说,应试有天授、天宝、会昌、咸通四说,籍贯有永乐、京兆、京川、九江四说,履历有不第、登第二说,得道地点有长安、终南、庐山及不能确定之"江湖"四说。又唐人沈既济著《枕中记》,叙说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投宿,道士吕翁给他一个枕头,使他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醒来后才发现自己仍躺在吕翁身旁,而店主人在他入睡前蒸上的一锅黄粱米饭还未熟。 于是觉悟,随吕翁仙去。明汤显祖曾以此取为戏曲《邯郸记》题材。 以这篇传奇的情节和主旨与钟离权点化吕洞宾的传说相对照,后者显然是从前者脱胎而来。但后世也有以此"吕翁"为吕洞宾的,所以今河北邯郸黄粱梦村尚有始建于宋代的吕翁祠,祠中所供也是吕洞宾。 清人翟灏曾斥为虚妄,理由是吕洞宾诞生于贞元,岂有盛唐时已度他人的道理?其实一看上面的排列便知还有很多矛盾。比如查吕渭其人,正史有传,河中人,唐德宗时官至礼部侍郎。 如吕洞宾果为吕渭之孙、吕让之子,又怎么可能为天宝进士呢? 正因为矛盾太多,所以自明代中叶以来,学者们对吕洞宾其人其事的争论几乎没有中断过。争论焦点在于:首先是这位"吕仙"是否真实存在,大致有两派观点。 一派认为真实存在,但具体到哪一个时代,又分唐代、五代和北宋初年三种意见,其中"唐代"说还分出中唐和晚唐两种说法。所持依据,基本上是南宋学者的笔记诗话。 另一派则怀疑是否有过。 6.今期必中吕洞宾是什么生肖798+1200=1998 属虎 吕洞宾 (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一说为唐朝宗室,姓李,武则天时屠杀唐室子孙,于是携妻子隐居碧水丹山之间,改为吕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栖,故号洞宾。也有传说他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之孙,因感仕途多蹇,转而学道。《宋史·陈抟传》记载吕岩为“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是位修道有术的高道。《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二百多首。后世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仙”、“酒仙”、“诗仙”闻名于世。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风尘,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于是感悟,求其超度。经过钟离先生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后来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并发誓尽渡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仙去。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铁拐李岳、飞剑斩黄龙等故事,吕仙形象广泛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宋代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称“吕纯阳”。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于此日设斋醮以志纪念。著述甚丰,如《吕祖全书》、《九真上书》、《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为托名之作。 7.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属什么生肖吕洞宾成仙的传说 吕纯阳子,本名吕洞宾,因为他自号“纯阳子”,因此人们就有惯称他吕纯阳子。他是道教八仙之一,唐朝时候的人。他的故事是这样的:唐朝时,在一个叫永[阅读全文] 吕洞宾收徒 吕洞宾修道成仙几千年,有一天心血来潮,想收个徒弟,于是来到人间,变化成一个叫花子,来到京城,一边要饭一边暗自观察过往行人。一个月来吕洞宾观察过的人已经[阅读全文] 恶道士与大槐树 很早以前, 邙山上有一座道观, 道观里有个老道士。这老道士霸占良田, 欺压妇女, 作恶多端, 周围百姓怨声载道, 背地里都咒他。可是, 这老道士却越活越年轻, 六七十[阅读全文] 天下第一人 古时候有个叫张公义的人,他一生行善积德,修来一生福果,子孙满堂,个个延年益寿,九代同堂,方圆百里美名传。人们赠他一块匾,[阅读全文] 属虎 吕洞宾 (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