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三三七七七格式双段有那些词牌名:桂殿秋 桂殿秋 宋·向子諲 秋色里,月明中。 红旌翠节下蓬宫。 蟠桃已结瑶池露, 桂子初开玉殿风。 词牌名:章台柳 章台柳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词牌名:杨柳枝 杨柳枝 杨柳枝,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词牌名:潇湘神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差不多了````````````` 2.48字的宋词有哪些是不是秦观的 桃源忆故人 48字词牌的只有桃源忆故人48字和摊破浣溪沙48字 摊破浣溪沙/view/321593.htm 定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宋词《青玉案》的格式《青玉案》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仄仄平平平仄仄。 宝马雕车香满路。 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 众里寻他千百度。 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格律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楷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1、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2、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3、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 4、下划线:领格字。 5、『』: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4.【关于宋词的所有格式】生查子 〔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见 可 怜 人, ◎ ● ● ○ ○, 一 夜 头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归, ◎ ○ ◎ ● ○, 明 月 关 山 笛. ◎ ● ○ ○ ▲. 收 拾 锦 囊 诗, ◎ ● ● ○ ○, 要 寄 扬 雄 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 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 式相同,各两仄韵,上 去通押. 浣溪沙 词例:〔清〕纳兰容若 谁 道 飘 零 不 可怜? ◎ ● ○ ○ ● ● △. 旧 游 时 节 好 花 天, ◎ ○ ◎ ● ● ○ △. 断 肠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晕 红 才 着 雨, ◎ ● ○ ○ ○ ● ●. 几 丝 柔 柳 乍 和 烟, ◎ ○ ◎ ● ● ○ △. 倩 魂 销 尽 夕 阳 前, ◎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 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 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 求对仗. 玉楼春 词例:〔宋〕宋祈 东 城 渐 觉 风 光 好, ◎ ○ ◎ ● ○ ○ ▲, 毂 皱 波 纹 迎 客. ◎ ● ◎ ○ ○ ● ▲. 绿 杨 烟 外 晓 寒 轻, ◎ ○ ◎ ● ● ○ ○, 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 ● ◎ ○ ○ ● ▲. 浮 生 长 恨 欢 娱 少, ◎ ○ ◎ ● ○ ○ ▲, 肯 爱 千 金 轻 一 笑. ◎ ● ◎ ○ ○ ● ▲. 为 君 持 酒 劝 斜 阳, ◎ ○ ◎ ● ● ○ ○, 且 向 花 间 留 晚 照. ◎ ● ◎ ○ ○ ● ▲. 说明:又名《木兰花》、《春晓曲》,双调五十 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 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如上,词调中有长短不一的,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词体并不完全丢掉整齐之美. 去声 就是第四声 其他的,给的不是很详细,就不太清楚了 至于说明嘛,我还可以翻译一下: 这一曲调由宋代姜夔创作,共一百零一字. 上阙的第五句,也就是“(平)平仄、(平)平平仄”这一句,上半句三个字,下半句五个字,叶仄(还没想明白),第四个字,可以是平声,也就是一、二声; 第七句【仄(仄)仄平平】有五个字,句式是,上句一个字、下句四个字,第七句的下半句【(仄)仄平平】可以和第八句【平平(平)仄】对仗;第九句【仄平平仄】和第十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对仗. 下阙的第一句【仄仄】可以和之后的【(平)仄平平】这一句合为一句,连成六字句;第三句【(仄)仄平平仄】和第四句【(仄)平平仄】也可以合为一句——上句五个字、下句四个字的九字句. 这首词都是按照姜夔的词而来,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其他作者也是一样. PS:其实你可以多找些这个词牌的词对照一下.你也可以看一下“翠楼吟”的百科.刚想起来的,链接给你吧. 你还真是······ 刚找到了,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这是上下两阙的第七句,领格的作用是领起下文,这首词中,是一字领两句 例如: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 八声甘州) “叹”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姜夔 齐天乐) “正” 领格,应即领字;在单字作用上最为明确,因为单字不成一个概念,作用只是领起下文. 一字领两句,是说这一个字在句首,引出之后的两句.上下阕,不要求相同! PS:不只有一字领两句;还有一字领一句、领三句、领四句.只是一字领两句最多! 所谓上一下四句,指的应该是下阙【(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应该是说这一句如果要断句的话,应该这样划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