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bān zhú
繁体字:斑竹 英语:mottled bamboo 意思: 1.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张可久《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毛泽东《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解释:竹子的一种,茎上有紫褐色的斑点。茎可以制装饰品、手杖、笔杆等。也叫湘妃竹。 详细释义:植物名。皮有紫黑色的斑纹,茎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亦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造句:在这里,你是一个好朋友,又是一个好斑竹。在“斑竹图书馆”里浏览有的帖子会出现上述的错误呢? ?联系作者可在磨房论坛发帖子或发邮件给斑竹。结果:条纹
首字母缩写:bz
【拼音】bānzhú
【斑竹开头的诗词】
《湘妃庙》
斑竹林边有古祠,鸟啼花发尽堪悲。 当时惆怅同今日,南北行人可得知。
【包含斑竹的诗词】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