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人们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朋友圈被占领了。 占领它的是四大天王:鸡汤天王、养生天王、自拍天王、晒娃天王。还有一批忠实的拥趸,叫做点赞狗。 于是,好事者蹦出来,假想了一个场景:假如古代有朋友圈。好事者配上西游、水浒、红楼的情节,意淫出一堆文字,扣在猪八戒、鲁智深、林黛玉的头上。 好事者并不知道,古代真有朋友圈。 不过,古代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混迹朋友圈。 一条朋友圈状态下的评论,可能长达数十上百年之久,纵跨好几个朝代,远远超出博主的寿命。许多留言,博主看不到了,只能被后人看到。 不过,也并不是后来的任何人都能看到。既然叫“圈”,入一个圈子,总得有些资历和条件。 这个资历就是读书。许多好玩的段子,零零落落地散在各种书里,大部分甚至亡佚了。 但依然有不少流传了下来,可供后人把玩。 现在,略拾几例,以佐酒食。 我们不挑大V的,大V的事儿都嚼烂了,小V的事儿又难搜求,挑个中V的吧。 挑的这个人,叫郑谷。 诸位看官如果对他不太熟,就说明我挑对了——至少郑谷不像苏东坡,会无数次在文人的酒席上蹦出来。不过,这次坡翁仍然要蹦出来,虽然不是以主人的身份。 东坡实在太顽皮了,事事都要搅一棍,谈文学,绕不过他。 古代的朋友圈内容,大略分两种。 一种@博主;一种致敬博主。我们先聊第一种,第一种比较直观。 稍后聊第二种。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这是原状态,以下是评论。 @高棅:以博主的水平,能写出这诗,不容易了。(《批点唐诗正声》) @王鏊: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句不错。 不说怅别,意思却有了。(《震泽长语》) @谢榛:写诗第一句要像放炮,一声hold住全场,才是开头的作法。 屁股要像敲钟,带点余响。博主搞反了。 我改改,你们体会一下: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 (《四溟诗话》) @陆次云:楼上智商堪忧。原结尾明明很好,楼上不懂装懂,可嗤,可鄙!(《五朝诗善鸣集》) @贺贻孙:同楼上。 放开头绝逼不行,放结尾才有味道。另,这不是博主的独创好么,唐朝流行这种写法。 (《诗筏》) @吴昌祺:楼上都好弱。其实第三句才是关键,说了你们也不懂。 (《删订唐诗解》) @周珽:说最后一句好的是什么审美?这么直白也叫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王尧衢:太沉重,没生趣。(清朝《古唐诗合解》) @沈德潜:最后一句致敬韦应物《落雁》,可惜博主没学到要领。 (《唐诗别裁》) @黄叔灿:有盛唐的味道,和王昌龄、王维有得一拼。(《唐诗笺注》) 以上,属于第一种。 直接评论,就事说事。第二种,是款曲暗通的。 比如一千年后,有个人叫南怀瑾,他和朋友分别,写一篇词,结尾说:“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这就是致敬,款曲暗通。 我们还以郑谷为引子,说道说道。以下就不注出处了,理由是,理由是我比较懒,上边注出处注累了。 @欧阳修:郑谷的诗很有意思,好句子也不少,但是格调不高。因为通俗,大家都拿来教小孩,我小的时候就读过,今天他的诗集已经失传了。 @苏东坡:黄州有个张大憨,脑子不正常,见人就骂放火贼,后来,稍微读了点书,一见到纸,就拿去写郑谷的咏雪诗。 东坡说的,是郑谷的《雪中偶题》: @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苏东坡才高,但他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总喜欢鄙视人家。 郑谷被他鄙视过很多次。 @苏东坡:“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两句,是村儿里教小孩的水平。 东坡38岁那年,从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刚到山东,比较兴奋,跑到诸城县超然台去逛,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东坡在墙壁上题了两首诗。 有人见了,来和韵。大概有和东坡斗一斗的意思。 但那位的水平实在太一般。苏东坡就回他两首诗讽刺他。 @苏东坡: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东坡不仅鄙视了和诗的人,还顺带喷了郑谷和谢道韫。谢道韫就是那位“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 东坡调侃她说:“把雪比成柳絮,才华真是高,总可以不提盐字了。”下句的“东郭足”,语出《史记·滑稽列传》。 东郭先生穷得没有好鞋穿,鞋底掉了,在大雪里走路,脚踩着地。别人笑他,他说,谁能在雪中走路,让人看起来,上边是鞋,踩过的地方却有脚丫子的印儿呢? 以上,是款曲暗通的一种。 接下来,聊聊另一种。还以雪为例子。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郑谷: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柳宗元生在郑谷之前几十年,柳宗元这首诗,郑谷肯定读过,这两句,算是向柳宗元致敬吧。 欧阳修是个玩主儿。 有次落了雪,大家一起喝酒赋诗。 @欧阳修:古来写雪的诗太多了,依我看,不要用玉、月、梨、梅、练、絮、白、舞这些字,这样写出来的才算新奇。 我先写一篇:……美人高堂晨起惊,幽士虚窗静闻落。酒垆成径集瓶罂,猎骑寻踪得狐貉…… @苏东坡:欧阳老。 2.古代诗人们的朋友圈是怎样的古代的朋友圈内容,大略分两种。一种@博主;一种致敬博主。我们先聊第一种,第一种比较直观。稍后聊第二种。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这是原状态,以下是评论。 @高棅:以博主的水平,能写出这诗,不容易了。(《批点唐诗正声》) @王鏊: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句不错。不说怅别,意思却有了。(《震泽长语》) @谢榛:写诗第一句要像放炮,一声hold住全场,才是开头的作法。屁股要像敲钟,带点余响。博主搞反了。我改改,你们体会一下: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四溟诗话》) @陆次云:楼上智商堪忧。原结尾明明很好,楼上不懂装懂,可嗤,可鄙!(《五朝诗善鸣集》) @贺贻孙:同楼上。放开头绝逼不行,放结尾才有味道。另,这不是博主的独创好么,唐朝流行这种写法。(《诗筏》) @吴昌祺:楼上都好弱。其实第三句才是关键,说了你们也不懂。(《删订唐诗解》) @周珽:说最后一句好的是什么审美?这么直白也叫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王尧衢:太沉重,没生趣。(清朝《古唐诗合解》) @沈德潜:最后一句致敬韦应物《落雁》,可惜博主没学到要领。(《唐诗别裁》) @黄叔灿:有盛唐的味道,和王昌龄、王维有得一拼。(《唐诗笺注》) 以上,属于第一种。直接评论,就事说事。第二种,是款曲暗通的。 比如一千年后,有个人叫南怀瑾,他和朋友分别,写一篇词,结尾说:“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这就是致敬,款曲暗通。 我们还以郑谷为引子,说道说道。以下就不注出处了,理由是,理由是我比较懒,上边注出处注累了。 @欧阳修:郑谷的诗很有意思,好句子也不少,但是格调不高。因为通俗,大家都拿来教小孩,我小的时候就读过,今天他的诗集已经失传了。 @苏东坡:黄州有个张大憨,脑子不正常,见人就骂放火贼,后来,稍微读了点书,一见到纸,就拿去写郑谷的咏雪诗。 东坡说的,是郑谷的《雪中偶题》: @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苏东坡才高,但他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总喜欢鄙视人家。郑谷被他鄙视过很多次。 @苏东坡:“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两句,是村儿里教小孩的水平。 3.找些感动女人的诗词发朋友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白头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