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念奴娇是宋词吗

1.念奴娇是词牌名吗

词牌是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

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如《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如梦令》、《蝶恋花》、《忆秦娥》等。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2.“念奴娇”是什么意思

念奴娇是词牌名,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歌妓,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编辑本段词牌由来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唐代元稹曾在《连昌宫词》诗中描写了此情此景: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爽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

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 唐宫伎中一流歌手。

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25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元稹称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 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

北宋政和年间,李方叔见一老翁善歌,曾为此戏作《品令》云:“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编辑本段词牌格律定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变格一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仄(韵)。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 【注】前片第二句九字,有作“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韵)”者,后片二三句有作“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韵)”者,第七、八句有作“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者。

变格二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3.词牌名为《念奴娇》,念奴娇是什么意思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念奴娇》曲名,来源于唐天宝中名倡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扩展资料:

《念奴娇》曲子起源于何时,史无明文。王灼《碧鸡漫志》载:“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中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词入此曲者。”现存唐五代词作中,并无《念奴娇》词作传世。

今传《念奴娇》词,最早的是沈唐“杏花过雨”一阕。其作年当在北宋嘉祐、照宁之间,则该曲可能起于北宋中期。

宋末元初王仲晖《瓮天脞语》记北宋宋江一词:“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风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这应是传说之词,可见此调在民间的流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