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1)D项,颈联写景,只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居春色的喜爱之情;E项,诗人并非“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而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2)本诗一二三联都是作者对山林春景的描绘,写出了山居环境的远离尘嚣、清幽、静谧,体现了他对环境的喜爱.最后一联是说,这些美景只有跟那些才学之士分享,别的无人能谈说了,表现了自己志趣的高雅,抒发了念友的深情.如何表现主要从手法上解答.一二三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属于借景抒情,最后直接说出对友人的思念,属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答案:(1)DE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喜爱之情.(2分)①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2分)②直抒胸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2分) 鉴赏: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诗人才华横溢,高朋甚多.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首联,“无俗喧”“时立”写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怡然自得的形象;颔联,以“少来客”与“多过猿”相对比,突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静谧;颈联,以岩石、松树、杏花等描写环境的清幽,表达了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无人可以分享,表现了自己志趣的高雅,抒发了念友的深情.。 2.古诗《材居》高鼎的解释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复至裴明府所居李商隐翻译这首诗写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裴明府居止》李商隐 爱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试墨书新竹,张琴和古松。 坐来闻好鸟,归去度疏钟。明日还相见,桥南贳酒醲。 《复至裴明府所居》 伊人卜筑自幽深,那个人卜居住所于幽深之地 桂巷杉篱不可寻。是你在闹市难以找寻到的 柱上雕虫对书字,门柱上有篆书对联 槽中瘦马仰听琴。马闲无事,人闲抚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这样的状态是俗流之辈难求的 行矣关山方独吟。我独行高吟于关山之间 赊取松醪一斗酒,寥落清疏只得赊酒 与君相伴洒烦襟。 共饮消愁耳 译文:这个人择地定居自然是幽静深远,桂树作巷道杉树为篱笆不容易寻。房柱上雕刻龙蛇有对应文字,槽中喂的马仰头听他悠扬的琴声。向同辈寻求这种生活怎能容易得到,行道在关山之外正独自吟诗。我赊取松花酒一斗,和您做伴用酒浇洒烦心吧。注:本诗表达了羡慕隐士生活和用酒浇愁的情形。 注: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关山:在甘肃天水张家川东北,扼陕甘交通要道。 一斗酒:十升。 流辈:同流,同辈。 鸟虫书:书旛信,传递命令之旗,同符节。 以上供参考。 4.唐诗《山居咏》全文《山居八咏》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常达的代表作品之一。 身闲依祖寺,志僻性多慵。少室遗真旨,层楼起暮钟。 啜茶思好水,对月数诸峰。有问山中趣,庭前是古松。 晚望虚庭物,心心见祖情。烟开分岳色,雨雾减泉声。 远树猿长啸,层岩日乍明。更堪论的意,林下笋新生。 一室尘埃外,翛然祗么常。睡来开寝帐,钟动下禅床。 溪浸山光冷,秋凋木叶黄。时提祖师意,欹石看斜阳。 西来真祖意,只在见闻中。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 心闲怜水石,身老怯霜风。为报参玄者,山山月色同。 真性寂无机,尘尘祖佛师。日明庭砌暖,霜苦药苗衰。 汲水和烟酌,栽松带雪移。好听玄旨处,猿啸岭南枝。 古寺凭栏危,时闻举妙机。庭空月色净,夜迥磬声移。 漏转寒更急,灯残冷焰微。太虚同万象,相谓话玄微。 胡僧论的旨,物物唱圆成。疏柳春来翠,幽窗日渐明。 禅心清石室,蝶翅覆花英。好听谈玄处,乔松鹤数声。 祖祖唯心旨,春融日正长。霜轻莎草绿,风细药苗香。 月满真如净,花开觉树芳。庭前莺啭处,时听语圆常。 5.(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句子的表现手法一般可从修辞手法和动静描写上“做文章”,这里修辞手法不明显,但动静结合很明显..落日似乎从鸟的旁边落下,秋天的原野上人格外的悠闲.鸟是飞动的,落日也渐渐西下,是动态描写,而秋日的原野是静态的描写.(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的这首诗歌,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答案:(1)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 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每条3分)(2)闲,闲适、闲静之意,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诗人远离时速喧嚣的闲适之情.(5分)赏析:王维山水诗歌的特点,是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事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适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肃,或幽寂冷清,表现一种对现实的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恬淡闲适之情.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变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这诗句的艺术张力较强,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读着这样的诗句,一些读者也会感到诗人的心事浩茫,寄托遥远,表现一种强压纷繁的思绪.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整首诗突出一个“闲”字.写出了三层“闲”的境界.一为景闲,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无扰.二为心闲,诗人在道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一派安闲之境,一坏安闲之意.三为境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