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外文文献

1.求诗经的外文文献(和翻译),最好有关女性或地理方面

童鞋你好!

这个估计需要自己搜索了!

网上基本很难找到免费给你服务的!

我在这里给你点搜索国际上常用的外文数据库:

----------------------------------------------------------

❶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❷Elsevier SDOL数据库 IEEE/IEE(IEL)

❸EBSCOhost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❹ACM美国计算机学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❺Springer电子期刊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库

❻Nature周刊 NetLibrary电子图书

❼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❽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 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❾推荐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中文翻译得自己做了,实在不成就谷歌翻译。

弄完之后,自己阅读几遍弄顺了就成啦!

学校以及老师都不会看这个东西的!

外文翻译不是论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很容易过去的!

祝你好运!

2.求有关中国诗词的外文文献,纳兰容若,《长恨歌》,诗经,都可以

全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诗经》中女性形象外文文献 在很多外文文献数据库,都没有找到,现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备注:黏贴过来的,希望能帮到你。《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

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

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召南·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主人带着满足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卫风 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

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 《郑风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鄘风 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

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又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

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又如《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

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郑风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

4.求关于诗词或意境的中,英文文献

下面这两首诗你可以体会下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 (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

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点评: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这至少可以证明中西方文化之间是有共通性的。

原文:I will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sfree,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Nine bean rows will havethere,ahive for the honeybee,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for peace conmes dropping slow,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There midnight's all glimmer,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

I will arise and go now,for alwaysnight and day. I hear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or on the pavements gray,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

比如:

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

名利歇 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 绿树偏宜屋角遮 青山正补墙头缺 竹篱茅舍——马致远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容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纳兰容若

————希望可以帮到您!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5.网络文学 外文文献

张永清: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策略 来源:美学研究 日期:2006年3月16日 作者:张永清 阅读:1475 面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现状,研究者给予了诸多命名,诸如读图时代、视觉文明、视觉文化、图像文化、影视文化、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等等。

与此相应的是,文化研究的兴起、广泛传播及实践。毋庸置疑,在这些不同的命名中,潜含着共同的价值判断,即传统的文学及文学研究日趋式微乃至终结。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同一文化现象,各种概念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理论研究的活力与切入视角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概念与术语的使用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随意性。因此,在讨论问题前,就需要严格界定与规范某些概念的内涵与使用范围,比如图像文化与视觉文化,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等。

我们将沿用视觉文化这一概念来指称我们目前的社会文化现实。我个人把当代的视觉文化理解为与传统的语言文化相对的影像文化,主要以电影、电视等艺术为代表。

西方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类文化分成了几个大的历史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第一种,口头文化、手写文化、印刷文化、虚拟文化。

第二种,马克·波斯特所界定的口传媒介文化、印刷媒介文化、电子媒介文化。第三种,哈罗德·伊尼斯从媒介角度,把西方文化分为文字和印刷两个时期,又可细分为9个时期: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时期(羊皮纸和抄本);中国纸笔时期;印刷术时期;启蒙时期(报纸的诞生);机器印刷时期(印刷机、铸字机、铅版、机制纸);电影时期;广播时期。

第四种,巴拉杰在20世纪初的《视觉与人类》中,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视觉文化、读写文化,再到视觉文化这样一个螺旋式发展过程,我们的文化将重新迎来以“视的精神”取代“读的精神”,以“视文化”取代“概念文化”的时代。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另外一些西方学者如尼克·史蒂文森则把从媒介角度进行文化研究诸多理论流派划分为三大方法:第一,各种批判的研究的方法,如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探讨对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歪曲的各种系统性形式以及媒介与更广泛的所有制、权力和权威体系的联系;第二,各种象征和文化的研究方法或受众研究,主要探讨媒介的符号丰富性等,主要体现在麦克卢汗、詹姆逊以及博德里亚等的相关研究中;第三,考察媒介本身对我们共同视野的影响。

史蒂文森认为,这三种研究方法对我们理解现代电子文化、印刷文化和口语文化均有裨益。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理论上来理解视觉文化以及它与传统的文学研究的关系。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研究重心势必导致不同研究格局的出现,以及迥然不同的理论思考。这里存在着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两个研究方向和领域。

第一,把研究重心放在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研究上,主要考察它在视觉文化的时代语境中,从文学的生产、传播、文本到接受所发生的系列性嬗变,以及与此相应所产生的新的审美品格与艺术特性。第二,把研究重心放在以影视文化为代表的当代视觉文化上,主要考察作为其整个艺术重要元素的语言在影视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功能、审美特性、叙述策略等。

我个人以为,对前者的探讨更重要,也更迫切,这一理论需要我们来回答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一个越来越图像化、视觉化的社会,传统艺术尤其是具有高度抽象能力的语言艺术还有无生命力,是否就此终结?从现实情况看,文学的处境已经非常尴尬,而文化的图像化、视觉化才刚刚开始。语言艺术最终能消亡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要从理论上说明由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结果。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同样也要从理论上说明它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才能应对视觉文化时代的严峻挑战,从而壮大繁荣文学自身。这些都需要研究者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文学研究应该开拓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媒介角度进行切入与突破。具体而言,要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语言的媒介方式在人类技术演变过程中的更替以及对文学的生产、传播、文本结构及接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语言艺术的媒介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以及基于媒介自身特点所引发的传播方式、接受方式的深刻变化。这一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克罗奇的相关主张,他认为艺术活动与媒介无关。

事实与此恰恰相反,媒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媒介活动,正如美学史学者鲍桑葵所说,任何艺术家都对自己的媒介感到特殊的愉快,而且赏识自己对媒介的特殊能力,艺术家靠媒介来思索,来感受;媒介是他的审美想象的特殊身体,而他的审美想象则是媒介的唯一的特殊灵魂。实际上,从媒介的角度来探究文学艺术早已有之,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艺术进行分类时就采用了媒介作为其中的一个标准,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

众所周知,媒介自身的历史性演变有赖于新技术的问世,而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 对此问题,西方学者已作了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