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1.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曹操善用旧调旧题描写新的内容。汉乐府诗多着重塑造客观人物形象,曹操的乐府诗却突破诗人的自我形象;汉乐府诗以叙事为主,曹操的乐府诗却以抒情为主。他没有从形式上模拟乐府,而是学习民歌反映现实的创作精神,用旧曲作词,既具有民歌的特色,而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性。

曹操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部分诗中则杂有思忧难忘、人生朝露的消极情绪,还有宿命思想,又写了一些游仙诗。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2.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1、慷慨悲凉,梗概多气,豪迈奔放,有浓郁的抒情性。

真正确立诗歌的抒情本位,是在建安时期,在建安诗人中曹操诗歌率先表现出强烈的抒情个人化和个性化,他那沉雄之气根源于他自身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因为他有政治的高度和文人的敏感心灵,去审视社会,感悟生命,所以他的乐府诗歌才会这种独有的慷慨悲凉,梗概多气。 这是曹操的乐府诗歌共有的风格特征,尤其是慷慨悲凉这个风格特征几乎成了建安时期整个文坛的特征。

2、古直苍凉,古朴自然。 这是曹操诗歌的重要风格特征。

孔瑞明《曹操诗歌的民歌特色和文人性》中说:“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这概括了曹操诗歌风格所谓“古直”,“古”指的是古拙。

3、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 曹操由于他的特殊政治地位,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昂扬进取,自强不息。他一生征战,志在统一神州,他的诗歌下在他的志向和经历的记录。

所以在他的诗歌中都基本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这是其他建安诗人诗歌不曾有的风格特征。 扩展资料: 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

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 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3.曹操诗的风格是什么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答案来源:/link?url=r-zj_rDDHxy6WJxOdYX__r6Ie7HxfNPUhBBkzzR8tVyXs3sb3tk4APQ0-AALGImCQxGLeSl5bKZxJlpwZFhSe_

4.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 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 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 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 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 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 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 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 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 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 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怀."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 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 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 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 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