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学期古诗20首三年级下学期古诗20首 1.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3.关山月唐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乐游原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7.乞巧唐 林 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 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嫦娥 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绝句 南宋 志南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乌衣巷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4.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送别唐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6. 约客南宋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登飞来峰北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书湖阴先生壁北宋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19.画眉鸟。宋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20.题临安邸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小学三年级古诗有那些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9.茱萸(zhū yú ):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望天门山李 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3。 奇:奇妙。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春 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 寻芳:游春,踏青。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深:暗。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望楼主采纳。 3.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的所有古诗(毕业考了,要复习,【小学三年级 】 上册: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4.小学古诗词试卷及答案诗歌竞赛试卷一、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6、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7、__________,内举不避亲。 8、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二、按要求写诗题。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填写表格。 作者朝代题目名句白居易《忆江南》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四、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2、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 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 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 问答题1.诗歌的分类方法有?()2.唐宋八大家指谁?()3.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指谁?()4.“初唐四杰”指的是谁?()5.《游子吟》这首诗的作者是?()六.填空题1。 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七、选择题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 南京C。扬州D。 镇江3。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B。 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 淮海居士4。曹操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当”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A。应当B。 面对C。通“挡”D。 吟诵5。王昌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古国故址在今()境内。 A。陕西B。 内蒙古C。新疆D。 甘肃6。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 A。李白B。 李商隐C。苏轼D。 陶渊明7。古时候缠绵吟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人是()。 A。李煜B。 秦观C。李清照D。 柳永8。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A。辛弃疾B。 陈亮C。陆游D。 岳飞9。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是()。 A。欧阳修B。 王安石C。韩愈D。 柳宗元八、解释题八。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自陆游《书愤》()九.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1。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2。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3。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十。请将下列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___。(《汉乐府•上邪》)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3。 风乍起,___。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南唐冯延巳《谒金门》)4。沙上并禽池上暝,___。 (宋张先《天仙子》)5。____,老夫和泪写胭脂。 (清赵翼《赠当筵索诗者》)6。漫云女子不英雄,____。 (近代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第1---4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1。 两首诗作者感受的都是“___”,前者是指____,后者是指____。2。 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完全是不同的,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3。 解读两首诗的最关键的一个字。 5.三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答案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4、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5、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6、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8、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或 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9、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或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或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