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郭沫若的早期诗歌

1.郭沫若早期诗歌特点

他早期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文学革命后白话文的特色,而且由于年轻,诗歌中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是来自一个青年人的内心,虽然在现在看来,在艺术上并不成熟,但是呐喊出了当时在山河破碎的国难中的年轻人的心声。所以,会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涅磐》,《女神》等。

鲁迅逝世后,为了联合文艺界,中国**扶植郭沫若为文坛“领袖”。从此以后,他的诗歌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尤其是在1949年之后的岁月里,他的诗歌无不与当时的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基本失去了个人的色彩,只是一个政治传声筒而已,这时的诗歌是没什么价值的。也正是由于这些充满谄媚语言的诗歌,使郭沫若其人的身后有无上的政治荣誉,却被众多的知识分子弃置如敝履。

2.简评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对于《女神》和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源流与影响的研究不多,但也涉足了两个主要的研究方面——中国诗歌传统和外国诗人(主要是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

徐放鸣的《郭沫若早期诗歌民族传统溯源》[1]中认为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和司空图、袁枚等人的诗论,对于郭沫若的诗论及早期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明显地受到了我国古代优秀诗人的影响,主要有李白、苏轼、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和柳宗元。并且认为郭沫若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始于《楚辞》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传统。最后总结了郭沫若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表现出的四个特点:大胆采用自由体形式,对赋比兴的传统表现手法的发展,汲取古代诗人运用语言的优秀传统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庄子和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形成了郭沫若式的浪漫主义诗风及诗论。昶旭的《他找到了“喷火口”——简论惠特曼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2]则从创作论的角度来考察惠特曼对郭沫若创作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他找到了火山的“喷火口”——新的激情和新的表现方式。总结了郭沫若接受惠特曼的影响的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诗人自我感觉,第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第三,自由豪放的诗体形式。

3.郭沫若的诗集

是郭沫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4.简评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由于时代的迁移,当今同学们读“五四”时期郭沫若的诗歌,较难进入状态。

学习这一章,要注意从作品中感受独有的艺术气氛,并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诸如《女神》这样的作品,是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创作个性,从而成为文学经典。可以从“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以及艺术特色,主要是想象力与形式创新等方面,去把握《女神》的成功因zd素。

第一、二两节主要论述《女神》等“五四”时期的诗歌,是学习的重点;第三节介绍“五四”退潮之后郭沫若诗风转变的作品;第四节介绍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剧作,是郭沫若在另一文体领域的贡献,也应有所了解。此外,通过阅读郭沫若诗作和这一章的学习,要求能对“五四”时代自由开放又暴躁凌厉的精神特征有所感悟,这也会是一种收获。

5.关于郭沫若的诗歌一首郭沫若写的诗歌,紧急啊

骆驼 郭沫若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暴风雨来时, 旅行者紧紧依靠着你, 渡过了艰难。高贵的赠品呵,生命和信念,忘不了的温暖。

春风吹醒了绿洲,贝拉树垂着甘果,到处是草茵和醴泉。 优美的梦,象粉蝶翩跹,看到无边的漠地化为了良田。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骆驼,你星际火箭,你,有生命的导弹!你给予了旅行者以天样的大胆。

你请导引着向前, 永远,永远! 答案补充 希望采纳。

6.郭沫若的诗歌有哪些(至少三首)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早年先后在日本冈山高等学校和九州帝国大学学习医学。

在帝国大学,诗人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0年诗人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

这部诗集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浪漫主义风格。同年,诗人和郁达夫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创办《创造》季刊。

1923年,诗人从帝国大学毕业。1926年,诗人出任广东大学校长。

同年7月,诗人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

起义期间,诗人创作了大量历史剧,宣传革命,挖苦讽刺**的丑恶嘴脸,遭到**的通缉。1928年2月,他开始了在日本的10年流亡生涯。

期间诗人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他的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的地位。1937年,他秘密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有时代气息的历史剧,如《虎符》、《屈原》等。

解放后诗人一直主持文化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名作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

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

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

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

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

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

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然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

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

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7.简评泛神论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对于《女神》和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源流与影响的研究不多,但也涉足了两个主要的研究方面——中国诗歌传统和外国诗人(主要是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

徐放鸣的《郭沫若早期诗歌民族传统溯源》[1]中认为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和司空图、袁枚等人的诗论,对于郭沫若的诗论及早期诗歌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明显地受到了我国古代优秀诗人的影响,主要有李白、苏轼、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和柳宗元。

并且认为郭沫若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始于《楚辞》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传统。最后总结了郭沫若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表现出的四个特点:大胆采用自由体形式,对赋比兴的传统表现手法的发展,汲取古代诗人运用语言的优秀传统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庄子和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形成了郭沫若式的浪漫主义诗风及诗论。

昶旭的《他找到了“喷火口”——简论惠特曼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2]则从创作论的角度来考察惠特曼对郭沫若创作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他找到了火山的“喷火口”——新的激情和新的表现方式。总结了郭沫若接受惠特曼的影响的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诗人自我感觉,第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第三,自由豪放的诗体形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