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周南·关雎·序》是谁写的《诗经》原本无序,这里提出的序应当为毛诗序.以下引自百度百科:《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关于《毛诗序》究竟出于何时、何人之手,这是自汉代以来一直聚讼纷纭的一段公案,至今也未能圆满解决.据《汉书·艺文志》的著录,当时就有《毛诗》二十九卷与《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两种,而班固只说: 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 在《儒林传》中还是只说: 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 ,均未指明毛公的名字.后来从郑玄到三国时吴人陆机,又相继传出有鲁人毛亨为大毛公,赵人毛苌为小毛公,皆在汉初先后治《诗》.至于《诗序》,则有孔子弟子子夏所作的说法.一直到清代,就呈众人各持一辞争执不下的局面.综合各议,《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序首二语 ,也就是《关雎》题解的小序, 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传. 小序之后的大序,为 毛苌以下弟子所附. 这种看法大体近是.也就是说《毛诗序》总结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经》的理论主张,经汉景帝时赵人毛苌之手又有重要发展,并形成文章,其后再由毛苌弟子辈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成.。 2.【《诗经》里的名句而且要按形式分类】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1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人如玉般美好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22.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25.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译: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3.《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作品】:关雎 【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 兴也。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4.【关雎中的“河”,指的是哪条河《楚风补·旧序》曰:“夫陕以东,周公主之;陕以西,召公主之.陕之东,自东而南也;陕之西,自西而南也;故曰‘二南’.系之以‘周南’,则是隐括乎东之南、西之南也”.这里已明确地指出了“二南”的地域,“周南”即周公采邑之南,包括楚国和巴国部分疆域.所以,《诗经·周南》中的诗歌主要是楚国汉、汝流域的民歌.再加上诗中人采荇——荇菜原产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区.所以这河,我们只能推测出大概应在华东地区.这首诗只是某个干活三心二意的小子写的,可以想象——这样的歌曲——以爱情为主题缠绵悱恻热烈甜蜜朝思暮想之类的,迅速地走红,在少男少女之间广为传唱,并且成为后来所有情歌的典范,比如周杰伦就唱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所以原本由这默默无名的小子写的诗里河具体指哪条,千年之后也就不可考了~。 5.国风·周南·关雎国风·周南·关雎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选《诗经》的开篇之作,也成了爱情的代名词 关雎关雎春秋 关关雎(jū)鸠(jiū)②,在河之洲。 ③ 国风·周南·关雎 窈(yǎo)窕(tiǎo)淑女④,君子好逑(qiú)⑤。 参差荇(xìng)菜⑥,左右流之⑦。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⑧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⑨。 悠哉悠哉{10},辗转反侧[11]。 《诗经·关雎》(黄仲金 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2]。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13]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14]之。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股东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 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1]:一种水鸟,即王雎。 [3]洲,水中陆地。 [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 喻女子仪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之意。 [6]参差,长短不齐貌。 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 寤,醒觉。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10]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 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12]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芼,择取,挑选。 [1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 [2]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结构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6.《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的整首内容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作品】:关雎 【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 兴也。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7.诗经.周南《关眭》赏析《诗经·周南·关雎》赏析《关雎》欣赏 聂石樵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 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 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 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 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 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 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 ……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