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华山的诗句有那些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宋代寇准《咏华山》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唐代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两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译文: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 4、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唐代李洞《华山》 译文:高眠于峰顶之上,灵药自然成熟,从此头顶再也没有白头发。 5、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唐代贾岛 《送田卓入华山》 译文:瀑布高耸,在这瀑布旁边有一座草堂。 扩展资料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 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 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1982年,华山被**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6月29日,华山荣膺“2017中国最受欢迎旅游景区”殊荣。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中国黄河50景”之一。 参考资料:华山-百度百科。 2.关于华山的诗句咏华山宋朝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意思;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 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作者简介;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 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咏华山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 /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 /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 /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 /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 /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 /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 /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 /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 /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 /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 /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 /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 /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3.谁告诉我几个关于华山的诗.内容作者~《咏华山》 (宋 )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咏华山 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4.描写华山的诗句大全春: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月 春暖花香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夏:烈日炎炎 太阳高照 花团锦簇 郁郁葱葱 鸟语花香 生如夏花 风凉水冷 电闪雷鸣 骄阳似火 夏阳娇艳 天高云淡 如火如荼 绿树如荫 挥汗如雨 酷暑难耐 汗流浃背 蝉不知雪 夏日可畏 盛夏酷暑 赤时当空 暑气蒸人 火伞高张 炎天暑月 赤时当空 燋金烁石 秋:西风落叶 桐叶知秋 天高气爽 秋高气爽 金风飒飒 江枫渔火 林寒涧肃 秋风萧瑟 秋扇见捐 一叶知秋 天末凉风 叶落知秋 望秋先零 望穿秋水 今风玉露 冬: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风号雪舞 风雪交加 寒气逼人 千里冰封 天寒地冻 寒花晚节 天凌地闭 岁寒三友 一寒如此 东寒抱冰 天寒地冻 日长一线 瑞雪纷飞 雪上加霜 冬日夏云 雪中送炭 十月冬腊 漫天飞雪 5.描写华山的诗句1、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唐】【韩愈】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2、奉和圣制途经华山【唐】【张九龄】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3、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唐】 【钱起】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4、过华阴【唐】【王昌龄】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5、华山【宋】【陈抟】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6、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7、华山【唐】【李洞】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6.求关于华山的诗句..古风其三十一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五古】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作者:【李商隐】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华山歌 年代:【唐】作者:【刘禹锡】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关门望华山 年代:【唐】作者:【刘长卿】体裁:【五古】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过华阴 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体裁:【五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五律】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年代:【唐】作者:【韩愈】体裁:【七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寄华山僧 年代:【唐】作者:【贾岛】体裁:【五律】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作者:【张九龄】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华山 年代:【唐】作者:【贾岛】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7.古诗华山意思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郅人.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是一首“文藏诗”,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8.描写“华山”的诗句有哪些1、宋·寇准《咏华山》 原文选段: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释义: 只有天空在上面,再没有比此华山更高的山了。一抬头仿佛能够触摸到红色的太阳,低头看见白云都在下面。 2、唐·张乔《华山》 原文选段: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释义: 是谁拿着倚天之剑,把这华山削的高耸入云。 3、唐·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原文选段: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释义: 翻过了荆山前面就是华山了,太阳从潼关升起四面八方一片辽阔的样子。 4、唐·王昌龄《过华阴》 原文选段: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释义: 白云从华山生气,云雾缭绕的华山忽明忽现。 5、唐·郑谷 《华山》 原文选段: 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释义: 华山高耸入云,它的险峻无法描述,书画也写不完。 9.描写“华山”的诗句有哪些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咏华山》 宋 寇准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 韩愈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3.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唐 李白 译文: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4.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望岳》 唐 杜甫 译文:西岳(华山)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5.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 唐 李白 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6.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华山》 唐 张乔 译文:是谁用倚天剑削成这样高耸陡峭的华山?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8.古松偃蹇谷谽谺,太华峰前野老家。——《梦华山》 宋 陆游 译文:古老的松树耸立在险峻的山谷中,华山脚下住着独居的山村野老。 9.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赠陈商》 唐 李贺 译文: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10.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译文: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10.描写华山的古诗词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