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多愁善感的女子”的诗句有哪些1.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释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 2. 宋代·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释义: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3.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释义:这种心境,怎能仅用一个愁字来描述呢。 4. 宋代·柳永《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释义:衣衫丝带渐渐觉得宽松,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5.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释义: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6. 宋代·陆游《卜算子》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释义:梅花在黄昏时分已经够寂寞孤独了,偏偏在这时候又刮起风,下起雨。 7. 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释义:见过大海之后,什么小河小沟小池塘的,统统不放在眼里了。见过云雾缭绕的巫山之后,其他地方的风景就不值一提。 8.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9. 宋代·张先《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释义:天因无情天不老,人缘有情情难绝。我的心似双丝结成的网,其中有无数的结,天色渐亮时才把那盏如豆的孤灯吹灭,又是一个孤独难熬的长夜。 10. 明代·冯小青《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释义:湖中的自己影像如此消瘦,你(指湖中的自己)须得怜惜我我须得怜惜你。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人怜惜我的身世,于是我自己怜惜自己吧。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何描述“愁”情较多?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人是作为附属于男人的一类而存在的。仕途政治非男子莫属,女子只能蜷缩在狭小的空间里,智慧、才情、抱负是男人世界里的词汇,人生价值的实现对女子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于是,和男人们比起来,女人们要承受更多的寂寞和凄苦。如果天生愚笨倒也罢了,偏偏又有那么一些女子,天份极高,才情极富,如果有让她们施展才能的天地,定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样的女性,被锁在深深庭院中,蜷伏在狭小的空间里,命运只能随着丈夫的宦海升迁、爱情变化而浮沉。才情被压抑的郁闷、无力把握命运的悲哀、被动等待的焦虑、灾难与打击难以预测的惶恐,这一切,使她们的内心深处比男人更细腻、更深婉、更凄恻也更诚挚,更易于贴合“忧患意识”中最强烈、最动人的部分。 李清照无疑是这类女子中最典型的一个。 2.求诗句,写多愁善感的女子诗句,谢谢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 李清照《一剪梅》 3、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琴歌》 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9、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10、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宋 张先《千秋岁》 13、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14、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怨》 15、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1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 朱淑真《生查子》 20、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 21、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希望可以帮到您哦,满意采纳一下吧~ 3.我国古代有哪些多愁善感的女子及诗句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昏酒黄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形容多愁善感的诗句古代描写多愁善感的知名诗句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一)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丑奴儿》。 全诗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该诗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慨括了作者的“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极度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诗人柳永的《蝶恋花·柳永》。 全诗曰:“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念旧人的诗词。作者上半段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下半段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在全诗结尾“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愁苦,日渐消瘦与憔悴。(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全诗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该诗写的是诗人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尤其在诗尾,作者悲慨愁思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5.描写古代美女的古诗帮助一下,哪位才人知道有关描写古代美女多愁善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有关多愁善感的诗句有哪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做官别校书叔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琵琶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