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经注疏》都有哪些“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编辑本段注疏释义 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注疏版本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2.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是什么意思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 注疏是古书注释的体例。注是注释,特指最早的权威的注释。 例如《诗经》是汉人毛亨的注(又称毛传,传是秦汉以前使用的,与注同义)、《周易》是三国魏人王弼的注,《尚书》是汉人孔安国的注(也称孔传,后人认为是三国时期的人伪造的,不过,注的质量非常高)。疏是唐朝时出现的。 因为语言的发展,使唐人不仅看不懂古书,也看不懂前人的注,于是疏便应运而生。所谓疏,就是不仅解释原文,还要解释前人的注。 如《诗经》、《周易》、《尚书》的疏都是唐人孔颖达作的。《毛诗正义》(没有本),正义就是疏的别称。 作者就是孔颖达。唯独《诗经》特殊,多了一个东汉人郑玄的笺。 郑玄非常推崇毛传,他为诗经作注,为了表示对毛亨的尊重,他自谦自己只是对毛传进行一些补充,所以叫笺。 3.十三经有哪些一,十三经是指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二,十三经的形成过程有一点复杂,简言之,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现在比较通行的是清朝阮元的较刻本。下面简述一下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一)、孔子时期 流传到今天我们可以看见的当年孔子的学生用过的四本课本是 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 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 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 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 (注:孔子教学生的课本本来有六本,到了今天失传了两本,《乐》据说是被秦始皇焚书时焚没了,有人认为《礼记》中第19篇的《乐记》可能是《乐》中的部分残稿,《春秋》在汉朝时还是学院里的课本,但现在也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 (二)、汉朝:五经 经历秦火之后,到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三)、唐朝:九经 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这六部书再加上原来的《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四)、晚唐:十二经 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五代:十一经 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六)、南宋:十三经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唐朝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三,《十三经注疏》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 《尚书》: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2 《周易》: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相传为周文王在监狱所作。《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3 《诗经》: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感谢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4 《仪礼》:研究中国古代礼仪的著作。《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5《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6 《礼记》(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7《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8《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9《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注:《春秋》三传中,《左传》侧重在用史实注释《春秋》,属史学范畴;《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在义理辞章方面注释《春秋》,属于训诂学。所以熟悉《左传》的人多,而了解《公羊传》和《谷梁传》的人就比较少。) 10 《论语》(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昺,音丙,bing,3声) 11 《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可能为春秋时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作。)《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12 《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奭,音是,shi4声) 13《尔雅》 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注意:十三经中没有《春秋》这部书。 现在的《春秋》已经失传了,其文字则散见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部书中。该书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 4.什么是《十三经注疏》儒家经典传至后世,其当时的文意、典制、名物等,往往有为后人所 不解者,再加上典籍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异文或讹误,给阅读理解这些典籍带来 困难。 而封建统治阶级也需要利用经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因此要求对经书内 容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解释。历代为十三经作注释者不乏其人,为后人阅读经 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先所作的注释也越来越难读懂了, 于是又有人为经书和前人的注释再作解释,此即为“疏”或“正义”。 《十三经注疏》是儒家十三经注疏的总汇,凡四百一十六卷,所收书目为: 《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 《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率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骂疏; 《孝经注疏》九卷:唐李隆基注,宋邢舄疏; 《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吴疏;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十三经注疏》一书是经过历代积累而逐渐形成的。这不仅因为儒家经典本 身即由六部增至十三部,而且在南宋之前,经与疏是分开印行的。 南宋以后, 印刷业发达,刻版渐盛,开始出现经与疏的合刻本。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 《十三经注疏》号为“善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5.十三经注疏指的什么儒家的经典十三经,汉朝及其后的学者 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 唐宋时期,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 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 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 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南宋以 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 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 《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作者分别如下:《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 等正义。 《诗经》(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 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 彦疏。 《仪记》(东汉)郑玄注,(唐)贾公 彦疏。 、《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 士勋疏。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 颖达等正义Q《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昜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舄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罠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