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俗人情(诗歌)谁有(带诗名,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2.风俗人情(诗歌)谁有(带诗名,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3.描写大同的风土人情的诗大同民俗: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