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宋词的规定

1.写宋词有什么要求

先看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其次弄清楚汉字的平仄,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

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

具体要做的是:找一部平水韵或 晚翠轩词韵(网上有,BAIDU搜1下即可)看里面的入声字,读这些字,

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的发音方法和平、上、去3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即可;

如果您是北方人,那么恭喜您,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背下来。

然后,你就可以按谱填词了,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至于词的质量,那就需要您自己积累文化底蕴了

2.宋词有什么规定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⑤[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⑥。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⑦。

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踏莎行 郴州旅舍[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元溪不见梅)[宋]辛弃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门都向水边开。 乱云剩带炊烟去, 野水闲将日影来。

穿窈窕, 过崔嵬, 东林试问几时栽? 动摇意态虽多竹, 点缀风流却欠梅。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赴新州)[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象《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叠。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①这是根据《类编草堂诗余》所分小令、中调、长调而得出的结论。 ②万树《词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体"。

徐本立《词律拾遗》增加四百九十五个"体"。清代的《钦定词谱》共有二千三百零六个"体"。

③大中,是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59年)。 ④这是依照一般的说法。

⑤原名《。

3.古代宋词有哪些规定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组合在一起,共四种

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

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

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

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

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

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

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

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

4.写诗词的要求一定要平仄吗

个人认为写诗词最重要的思想感情,因为情是文章的灵魂,格律等要求只是一个外在形式,它的目的还是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其思想感情.一个是骨,一个是肉,就像一个是人本身,一个是人的衣服一样.所以,一首好的诗词的第一要求绝对是其感情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的. 如果你写古体诗或近体诗的话,平仄押韵肯定是有要求的,并且对于现在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因为有些字古代的读法和现代是不同的,所以其韵和平仄也可能不同.但如果你写现代诗,就没有格律要求了,这个就比较自由. 诗词除了格律要求外,意境也是有要求的,意境,简而言之:能表达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不说要求必须按古人制定的意境来营造画面(如杨柳表留之意、夕阳表凄凉萧瑟意等),至少整体画面要能给人一种自然并能想象吧. 个人建议现在写古体诗货近体诗不必太纠结于格律了,但起码的押韵还是要的,不然读起来就没诗的感觉了.总而言之:写诗词,第一思感、第二意境、第三格式. O(∩_∩)O~。

5.写宋词有什么要求

先看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其次弄清楚汉字的平仄,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 ,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 具体要做的是:找一部平水韵或 晚翠轩词韵(网上有,BAIDU搜1下即可)看里面的入声字,读这些字, 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的发音方法和平、上、去3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即可; 如果您是北方人,那么恭喜您,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背下来。

然后,你就可以按谱填词了,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至于词的质量,那就需要您自己积累文化底蕴了。

6.宋词怎么写,有什么标准

一、用韵: 词不像诗一样,它的用韵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因而词的用韵有着自己的灵活性;但又正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是得词的押运方式比较复杂多变。

一般说来,词的押韵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一韵到底。这种用韵一般是在句末,少数是在句中。

2、一调多韵。如**的《菩萨蛮 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词中每两句用一韵,共用了四个不同的韵.。

3、以一韵为主,间叶他韵.。如李煜的《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一平韵(楼、钩、秋、愁、头)为主,只是在下片开头两句用了仄韵(断、乱)。

4、同部平仄通压。如**《西江月 井岗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重”和“动”属于第一部的平仄通压.。

5、平仄韵互改。本用平韵而后改为仄韵,如唐温庭筠《南歌子》,都用平韵,南宋时石孝友将它改用入韵。

二、词的平仄: 与格律诗相比较,词对平仄的要求更为严格。 一般说来,又一小令最甚,中调次之,长调最宽.但词的平仄又与诗不同的是词的句式不粘不对的,即它们的平仄并不是对立的。

同时,词的句是多数都是律句,这不单包括了五、七字句,三、四、六、八、九、十一字句也多是律句。 对于初学者来说,小令的平仄要求虽然严格,但是由于它的篇幅短小,往往一气呵成,相应的意象选择可以少一些,因而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三、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一般来说是比较灵活的,因而初学者只要稍稍注意,不过要真正把对仗在词中用好,语言上的功夫是关键。 大体上说,词的对仗和近体诗的相比较主要是有下面几个特点: 1、近体诗的对仗是律诗的要求,二次的对仗是自由的; 2、律诗的对仗是平仄相对的,词可以平仄相对,即律诗式的对仗,也可以是非律诗的对仗,即平则不完全相对,甚至可以是相同; 3、律诗的对仗忌讳同字相对,词的对仗却不避同字相对。

扩展资料: 词牌名: 1.《长相思》 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2.《浣溪沙》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3.《卜算子》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如梦令》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5.《乌夜啼》 词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7.作诗词有什么规定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