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课件

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三首古诗的诗意《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

独做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不肯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诗人静静的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世界上大概只有他愿和我做伴吧,真实难得一知己!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合,水面波平浪静就好象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拖着清清的田螺.忆江南: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 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光水碧,由于江 花红,所以江南显得更加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2.四年级下册课外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外古诗

第1课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一共有6首古诗。

第1课:《古诗词三首百》 (1)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度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23课:《古诗词三首》 (1)乡村四月 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四问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答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四年级下册古诗卡47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大全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5.四年级下册的21课怎样写成古诗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课文插图.A 案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背诵.第二课时 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5.全班交流: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1.教师导语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3.默写两首古诗.B 案第一课 时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品读,感悟诗情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 渔歌子创设意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

6.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怎样讲解,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内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释义】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忆江南。

8.急

《独坐敬亭山》 【注释】 1.尽:没有了。

2.闲:偷闲,安闲。 3.厌:厌弃,厌烦。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4.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词牌名。 2.谙:熟悉。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