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夫覆地的改变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赏析: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 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 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 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 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 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 “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 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 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 2.农村新变化诗歌诗歌:春种 任国繁 -------------------------------------------------------------------------------- 小四轮开出了村庄 隆隆的马达声热闹了农家 雄鸡声声 吆喝出满天的彩霞 春风吹红了山妹的面颊 春雨打湿了小伙的衣褂 抢抓时节忙播种 撒一把种子溅起欢乐的泥花 新农村建设党政民心大 种粮补贴农民是满脸的朝霞 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村变化好像锦上又添花 越过心里越暖了 “十一五”的好规划,要为长远治国家,代表讨论把言发,西部进行大开发。 党叫西部发展呢,提供各项贷款呢,叫它经济快赶呢,人民实惠心暖呢。 红心柳柳四张杈,**的办法大,硬叫铁树开了花,合作医疗好办法。 尕园子里种芹菜,农村低保好政策,惠农政策受青睐,就合青草要者太阳晒。 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牡丹越开越艳了,富民政策兑现了,土豆变成金蛋了,金砖铺到地面了,房子变成金殿了,就合金鸡下开金蛋了。 .cn/wxzp/ 这里有很多描写农村的诗歌 3.新农村建设带给家乡的变化作文这几年,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让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亲眼见证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的心情无比爽快。脚下踏着平坦的柏油马路。 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公路早就不见了踪影。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长长的绸带,延伸到远方。 松树像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战士,花丛像婀娜的少女。比起以前路两旁的残肢败柳,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我上学的这条路两旁,还有很多做小生意的人们。他们以前都是只靠种地赚钱的,现在也经营起了农副产品。 你看他们每个人都笑得多开心啊!人们赚的钱多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你瞧,路两旁有开饭店的,有卖家用电器的,甚至还有了电子科技产品的经营商。 他们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大家再也不用麻麻烦烦地跑到城里去买了。 人们的家里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是饭桌上的变化。 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人们的观念也早已从很久之前的“吃饱饭”转变成了现在的“吃好饭”。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营养和科学的膳食。 然后是通讯、交通等。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网络也走进了不少人的家庭。 人们告别了以前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逐渐走上了小康。爸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现在这些都有了,是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道路。 我们由衷的感谢党啊!爸爸的话让我深有感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给家乡的变化!我爱家乡的新农村。 4.描写新时代农村变化的文章文章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村庄旧貌变新颜。幢幢楼房高高立,人民生活大改善。崭新轿车停门前,出门行走多方便。河塘整治砌石坎,河深水清可灌溉。打竹板笑开颜,村容村貌大改变。河塘整治砌石坎,河深水清可灌溉。亭子牌楼村中建,健身器材装公园。男女老少都锻炼,强身健体乐无边。竹板响声连声,大家一道听分明。村庄道路硬又平,高高路灯亮通明。垃圾卫生搞干净,包干到户落到人。路平干净灯又明,生活舒适美环境。竹板响声连声,我俩说给大家听。绿化家园美化村,村里积极发花甑。村民自觉来执行,路旁屋前绿荫荫。 ############## 文章二: 新农村目送着时间那远去的背影 迈着新时代前进的步伐 伴着金鸡的又一声啼鸣 迎来了与城市一起发展的希望啊,让我们一起歌唱 收起那挑水的扁担 拆卸掉割麦的 镰刀 解放那驮物的驴子 那幢幢高楼如丰碑, 拔地而起如巨人, 伟岸挺立如坐标, 指向导航瞧, 那条条大路似经济腾飞的翅膀 似文化交流的形象 似那人对山与天的向往 。 。 5.关于“赞家乡新面貌赞农村新改革赞生活新变化”的作文通过自 爱问知我看家乡新面貌 在上海浦东新区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经济繁荣的古镇——高桥。 4月26日,我们在镇政府沈吉姐姐和学校两位辅导员老师的共同带领下,加入了“高桥人看高桥”的活动系列中。 那天中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风景如画的滨江森林公园,那原生态的美丽景致一下字就把我们吸引住了,原来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今天像变戏法似的绽放成了万紫千红的大花朵,像是在热烈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导游带着我们来到长江口边上,让我们分散活动。刚一分散,有的同学就在长江口周围摄影留念。 有的同学则三步并两步地来到原来垃圾桶旁,把那些扔在地上的垃圾,一个一个捡进去,自愿当起了“环保小卫士”呢!值得我们学习哦! 而对于我们这些闲不住的高年级同学来说,三五成群地结伴在一起,极目远眺波光粼粼的三江汇流可称得上是一件快事。 “范亚洲,你手上的是什么东西啊?”我突然停住脚步,好奇地问在此路过的范亚洲。 “鹅卵石!你们也可以捡啊,就在那儿。”他说完,便走了。 对啊!我们也可以捡呀。我得多捡点,留着当纪念,也可以再装饰一下,送给同学。 我和我的朋友们来到鹅卵石旁,捡了很多又圆又光的大鹅卵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惬意。 大概两点半后,我们离开滨江森林公园,又来到了第二个景点:外高桥港区。 它气势宏大,五艘巨大的万轮吨停靠在长江口岸边。据我发现,每艘万轮吨上,都有一艘橘黄色的小潜水艇。 在港区,还有数不清的集装箱等待着发往世界各地呢! 听着讲解员对港区的介绍,让我们再一次深受到了高桥日新月异的变化。 可是,港区如此多的集卡,使我们对凌桥拥堵的交通现状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表示忧虑。 三点半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港区。 高桥风情,高桥文化,它们和谐地交织成一幅画,让人心醉神迷,留连忘返。 此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高桥的发展和文化历史有所了解,而且激发了我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 6.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作文今年春节,我随爸爸妈妈来到爸爸老家过年,如今的新农村面貌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车来到村口,以前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路已经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直通到了爷爷家门口。路两旁不仅栽了整齐的龙爪槐树,还种植了五颜六色的花草,行走在路上,仿佛进入了一个大公园,漂亮极了。 以前家家户户住的低矮的石头房子,现如今都已是底上两层的小楼房,一色的大落地窗,家家窗明几净。晚上的路灯照耀着农村,使农村原来那夜晚间黑黑漆漆的脸,变明亮了,变的漂亮了。 清早赶集时,我和爸爸妈妈发现了公共健身场所,每一个健身运动品都被擦得干干净净,还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大家一定多运动,身体健康最重要。”老人和小孩都在那里游玩,一看就知道大家很喜欢这个公共场所。 爷爷家中,已经换上了29寸的大彩电,以往那黑白小电视已不知去向。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的看电视,有说有笑,别提有多快乐!原来在爷爷家室内都要穿上厚厚的棉衣,用煤炉子取暖,一会向炉膛内加一铲煤,既不卫生取暖效果也不好,而现在什么土暖气、空调、电暖气等等都派上了用场,房间内温暖多了,再也不用像熊猫似的穿了许多。 小朋友们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学校,他们坐在教室里上课,聚精会神,朗朗的读书声飞出窗外,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吃得饱了,穿得好了,睡得香了,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