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鉴赏爱情

1.著名爱情诗句和诗句赏析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词赏析:

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2.谁能帮我赏析关于爱情的诗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

3.唯美爱情诗句鉴赏

西江月 司马光 【宋】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诗词注解

【注释】①铅华:铅粉。②“红烟翠雾”两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③争:怎。【评解】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集评】《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该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飞絮游丝”句很形象。“深院月明人静”句,渲染气氛很好。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知许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绝口不论事……”。依此,此篇该是依托之作。“佳人”比宋王。--引自惠淇源《婉约词》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这首小令在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在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在“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这首词抒写了对所爱的切望之情。上片写佳人妆饰之美,以词丽胜;下片写作者的

眷念之情,以意曲工。表现出作者对所爱的深切系念。全词轻倩婉丽,笔墨精妙。

集评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该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

“飞絮游丝”句很形象。“深院月明人静”句,渲染气氛很好。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

戏笔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知许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

合,“绝口不论事……”。依此,此篇该是依托之作。“佳人”比宋王。

4.求一首关于爱情的唐诗及赏析

这样的诗歌太多了,推荐一首我喜欢的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从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白话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详细解析: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除却:除了。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取次花丛懒回顾 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

“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大都用来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给你个网站 里面都是从古至今的情诗,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

5.有关爱情诗歌鉴赏的文章

中华文学中的爱情诗特别多,从古诗词里面来看,其风格经历了几个阶段:秦汉的率真淳朴,唐代追求华美丰满,宋词里面的婉约派和豪放派,明清则更显含蓄委婉.不过无论哪个时代,中华古文学都是非常精练传神的,建议在鉴赏时结合其作者所处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理解,用心去感受,不要一味的听什么名家来解说,自己的真实感受才是最可贵的!现代文学里面的爱情诗歌总体还是比较含蓄的,读者还是追求一个诗歌的感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歌的意境才是评价诗歌水准的最重要标准,介意楼主可以多看些名家的作品,这样你的鉴赏水平也自然会不自觉提高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