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词可以没有词牌吗一定得有词牌名,题目可以没有。 词牌名是限定词的格式的。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牌名是必须要有的。 在宋代的时候,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所以题目是不一定有的。 扩展资料: 一般性词牌名没有什么历史典故,或有,但已无从考证,或取自前人的某个词句,或只是一个风雅的名词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按字面意思直译成英文,即可较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神韵和美感形象。 例如: 鹧鸪天 Partridge Sky 踏莎行 Treading On Grass 相见欢 Joy At Meeting 点绛唇 Rouged Lips 满江红 The River All Red 摸鱼儿 Groping For Fish 最高楼 The Highest Tower 疏影 Sparse Shadows 玉楼春 Spring In Jade Pavilion 昼夜乐 Joy Of Day And Night 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风入松Wind Through Pines 双双燕 A Pair Of Sparrow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词 (文学体裁)。 2.【既然宋词的词牌名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词牌名总是指向某个事物词牌名并不是没有意义的.1,词牌产生之初,很多词牌名的本意都和词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鹧鸪天多用于描写送别,调笑令多用于轻松活泼的主题,破阵子多用于军旅相关的主题,后来虽然内容逐渐与词牌名本来意思渐渐偏离,但是一般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所以同一词牌描写的内容似乎总是有点近似.当然这是指古人,现当代人写宋词完全不管这一套,提笔就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2,每一个词牌名都有相对固定的平仄格式,也就是所谓的格律,每一个固定的平仄格式,在字音的先天上就会具有一定的情感倾向,比如连续的平声会显得情感低迷,仄声为主的句子会显得情绪高亢,等等,所以每一个词牌都有着它本身最适于表现的情感方向,比如满江红多表现激烈悲壮的情感,念奴娇多用于表现豪壮开阔的情景,而踏莎行,满庭芳这些词牌表现的内容比较多的是温婉和谐的美景,当然你也可以不按照这个来写,用满江红来写温柔的情绪,但是这样就会有一定的不协调,一般的人是没有这个功力的,整个宋朝,也就只有姜夔等几个人能够用满江红表现温柔情绪非常成功,其他的人虽然有写,但是仅仅是随便写写罢了.这个境界在写诗词的时候叫做声意相谐,也就是字音的节奏和表现的内容相适应.。 3.宋词为什么有词牌名词牌名是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名。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 扩展资料: 常见词牌由来: 1、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名曲,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但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 3、定风波: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唐教坊曲名,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4、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唐代教坊名曲。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5、破阵子:原是唐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6、念奴娇:调名取自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歌伎念奴。念奴是在宋代被大量写入诗人的作品中,《全宋词》中最早用《念奴娇》作为调名的是沈唐。 7、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此曲起源于民间的渔歌。渔歌也是民歌的一种,是沿海、沿江地区和湖泊港湾周围的渔民在打渔时借以消遣的曲调。这些渔歌类似现在沿海地区的咸水歌,歌词一般是齐言体。 8、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9、阮郎归: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10、瑞鹤归: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望江南:本命《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又“不忆江南”,而改为《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等。 13、捣练子: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4、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牌 4.写词不用词牌可以吗现在有几个人还有闲情逸致去严格按词牌规律填词作赋?除非你是专门搞文学研究的,或者你确有这方面个人爱好的。 你写的古体诗也好,现代诗也罢,词也罢,长短句也罢,能让别人看懂不?能打动人吗?表达出你要表达的意思了吗?抒发出你的感情了吗? 如果自己觉得爽,而且很有书平很能打动别人,那么恭喜你可以自创一家,抛开那些词牌的限制也可以啊!就算别人认为你这个不是词,是一首四不像又有何关系呢!你写出来的四不像词能打动人,那就是一段动人的文字。中国文学史上那么多诗词歌赋作者,他们的很多作品不也一样的泥牛入海,永远无人知晓,纵然符合词牌要求,满足平仄声韵,又有何意义? 所以,首先一点,写出来你自己爽了吗?一定要自己爽。 即便水平一般,自我抒情就行了,自我娱乐即可。如果水平业余,还非得成天想着严格按词牌抠字眼、看平仄,想去靠写词一鸣惊人,自己写得苦哈哈的,别人也看球不懂,或者根本没兴趣看,是不是自讨苦吃啊,很无聊啊。 5.写词不用词牌可以吗现在有几个人还有闲情逸致去严格按词牌规律填词作赋?除非你是专门搞文学研究的,或者你确有这方面个人爱好的。 你写的古体诗也好,现代诗也罢,词也罢,长短句也罢,能让别人看懂不?能打动人吗?表达出你要表达的意思了吗?抒发出你的感情了吗?如果自己觉得爽,而且很有书平很能打动别人,那么恭喜你可以自创一家,抛开那些词牌的限制也可以啊!就算别人认为你这个不是词,是一首四不像又有何关系呢!你写出来的四不像词能打动人,那就是一段动人的文字。中国文学史上那么多诗词歌赋作者,他们的很多作品不也一样的泥牛入海,永远无人知晓,纵然符合词牌要求,满足平仄声韵,又有何意义?所以,首先一点,写出来你自己爽了吗?一定要自己爽。 即便水平一般,自我抒情就行了,自我娱乐即可。如果水平业余,还非得成天想着严格按词牌抠字眼、看平仄,想去靠写词一鸣惊人,自己写得苦哈哈的,别人也看球不懂,或者根本没兴趣看,是不是自讨苦吃啊,很无聊啊。 6.词一定要有词牌吗楼主最大的疑问是词牌既然限定了格式为什么还有同牌不同词的情况——词牌也像词一样,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附属到独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许多牛人比如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柳永开创慢词长调、苏轼创豪放一排——这些牛人一方面打破传统诗歌独霸文坛地位,为词争取一席之地甚至是比肩而立,另一方面创设了大量词牌,为词张本,问题就来了:同一个词牌由不同牛人创设,虽然力求格式一统但还是有很多词牌出现了两个甚至多个版本,比如《江城子》、《青玉案》都有不同版本,这一点可以归于词的发展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词的繁荣,从长远发展来看统一格式是潮流,毕竟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吟咏而在音韵、形式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的词牌流传至今大多趋于一个统一版本了,两个版本都不多了,多个版本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词这种古典文学形式式微的表现……现代人填词大多依循名家作品,有名人撑腰当然不怕在音律方面落人笑话。 7.【词一定要有词牌吗楼主最大的疑问是词牌既然限定了格式为什么还有同牌不同词的情况——词牌也像词一样,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附属到独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许多牛人比如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柳永开创慢词长调、苏轼创豪放一排——这些牛人一方面打破传统诗歌独霸文坛地位,为词争取一席之地甚至是比肩而立,另一方面创设了大量词牌,为词张本,问题就来了:同一个词牌由不同牛人创设,虽然力求格式一统但还是有很多词牌出现了两个甚至多个版本,比如《江城子》、《青玉案》都有不同版本,这一点可以归于词的发展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词的繁荣,从长远发展来看统一格式是潮流,毕竟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吟咏而在音韵、形式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的词牌流传至今大多趋于一个统一版本了,两个版本都不多了,多个版本的就更少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词这种古典文学形式式微的表现……现代人填词大多依循名家作品,有名人撑腰当然不怕在音律方面落人笑话.。 8.有没有宋词词牌的谱子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历.主要有下面6种情况: 1.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词刚兴起时.曲调大多来自民间。唐、宋两代,民间谱制的相当多,有些曲调为文人所爱好,因而据以填制新词,后来就得到了广泛流传,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杨柳枝》,原来就是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后来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从中汲取了营养,据以谱写了不少的新词。 2.摘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由于苏轼的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取自原词的题目。有些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大浪淘沙,《更漏子》咏的是夜间景况.《抛球乐》咏的是抛球,《踏歌词》咏的是舞蹈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里的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4.取自乐府。汉武帝时.曾委派擅长音乐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把制作乐曲规定为乐府的任务之一。此后,唐、宋两代也都设有类似的音乐机构,专门整理古乐和创制新曲。这些新曲后来有不少都成了词牌。例如《并蒂芙蓉》《黄河清》《寿星明》《舜韶新》等就是由此而来。 5.来自外域或边地。汉唐两代,西域和边地的音乐不断传入内地,那些地方的某些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有的就被采用为词调。来自外域的、最著名的如《菩萨蛮》,据唐代以至明代一些文人的考证.尽管说法有所不同,但都肯定这个词牌来自西域。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从西北传入的印度《婆罗门》经过加工改制而成的。来自边地的曲调,如《凉州》《六州歌头》《八声甘州》等。凉州、甘州都是唐代边地的州名,这些地区,的曲调传入内地,后来也被采为词牌的名称。 6.诗人自度或自制。唐宋两代,不少词人通晓音律乐理,能自己创制词调。例如宋代词人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既是词人,又是音乐家,他们的词集中就有不少自制新调。词人自制的词调(词牌),叫做“自度曲”或“自制曲”,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往往在词牌下面加注“自度曲”字样,或加小序。如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卷四中的《扬州慢》《长亭怨慢》《淡黄柳》《石湖仙》等十七调,都自注为“自制曲”,而且都分别注明宫调.旁边填有“工尺谱”——是惟一完整的宋代乐谱。 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 元曲与宋词不同,很多元曲可以根据需要加衬词,甚至加句子。所以没有谱子时拿着不同作者的同一名称的小令便会发现字数参差不齐,句子多少不一。不过有些衬字是极明显的,如王实甫的《[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这里前面的小令《十二月》共六句,依谱通常都是四字句。而王实甫在每个四字句上全加了三个衬字,读起来比单纯的四字句活多了,何况唱的时候?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评此曲“对偶、音律、平仄、语句皆妙。”后面的《尧民歌》共七句,合在一起写的叫《带过曲》,当然何种可带何种不可带以及谁与谁带,自有严格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