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能不能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为: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扩展资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2.求公孙仪不受鱼的文言文的翻译和字的注释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fú)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9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 1 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复姓公孙,名仪. 2 相鲁:做鲁国宰相.相:做宰相. 3 公仪子:对公孙仪的尊称. 4 尽:都 5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6 下人:迁就他人. 7 枉:违法曲断. 8 即:假如. 9 给:供给. 10 一:全. 11 谏:规劝. 12 唯:只因为. 13 既无:若不. 14 弟子:学生. 15 嗜:喜欢,喜爱. 16 之:代词,代公孙仪. 17 弟子:学生. 18 嗜:十分喜欢. 19 既无:若不. 20 受:接受. 21 故:所以. 22 虽:虽然. 23 尽:都. 24 色:脸色【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答案:1.A (免——被罢免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3.有道理.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