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一手苏轼表达远大志向、意气奋发的诗无题 (明) 彭述先 -------------------------------------------------------------------------------- 鹏飞万里去, 回顾江山小。 谁知天外人, 犹叹笼中鸟。 [注释] 1. 无题:诗的题目。古代诗人常把一些不便标题或难于标题的诗,标以“无题”而延续至今。 2. 鹏:神话传说中最大的鸟。 3. 回顾:回过头来看。 4. 天外人:指胸怀更宽、眼界更远大的人。 5. 犹:还。 6. 笼中鸟:受困而不自由的鸟。 [译文] 大鹏展翅飞向万里云天,回头一看,江山显得很小。谁知天外还有眼界更远大的人,在那里叹息大鹏也不过是笼中的鸟儿。 这是一首抒发远大志向的诗。作者通过对大鹏鸟虽有远大志向,也不过是笼中鸟的叹息,来表达自己的心胸比大鹏鸟更宽广,志向比大鹏鸟更远大。 [作者] 彭述先,明朝诗人。 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评]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 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此诗起首处气势恢弘:"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万里河山一片宁静肃然,笼罩 在月光之下。望着这浩荡空阔的景象,诗人的心被感动了。正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 心雕龙》),浩渺长空,星转斗移,又一次鼓动起诗人潜在的激情。接下来四句,"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 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冷风入户,使诗人感悟到季节的交替、时光的流逝,思绪万千,彻夜难眠。这四句诗承 上启下,由此转入伤感悲戚的格调。诗人本怀有远大的抱负,少年时即有济苍生之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但是频繁的战乱、黑暗的官场,使这位志高行洁的诗人理想破灭了,只能归耕园田,独善 其身。"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他的心终于得到了宁静。可 是济世之志未泯,它像一股暗流在诗人心底涌动着,撞击着。在这样一个晚上,无边的月色,高远的长空,又把 它从诗人心底牵引出来。想起少年时的远大志向,中年的官场磨难,直到行将老矣的现在,怎能不让诗人感慨万 千呢!然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漫漫长夜里,只听到诗人独自叹息的声音。这种痛苦的孤独感,并不仅 为夜深无人语而来,我们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以至后来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等诗句中,都不难找到共鸣。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 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也更深的体会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痛苦,这是不可解脱的、刻骨铭 心的痛苦。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有关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志向: 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节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谭嗣同 3.有关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够了吧?应该是这些,呵呵! 4.体现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生活理想的诗有哪些(短一点)表现杜甫远大理想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苏轼《水调歌头》中反映作者理想与现实矛盾白居易--琵琶行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另一方面,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同样无可奈何的心境,使辛弃疾和陆游一样,不得不在乡居生活中寻求排遣苦闷的途径. 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9,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采纳哦。 5.与志向有关的诗句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8、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9、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