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六易

1.简答题:什么是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赋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2.诗经六义是指什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3.“诗经六义”指什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名词解释----诗经六义:源于《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后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4.《诗经》中“六艺”指什么

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表现手法。“比”是“比喻”,“比较”的意思,“兴”则是在“比”的基础上将话题渐渐引入主题,使诗的开头温和而含蓄,不显突兀。

“比”和“兴”往往是分不开的,所以又合称为“比兴”。另外,“诗经六艺”中“风”指西周末年到春秋各诸侯国的民歌;“雅”指贵族中流行的音乐;“颂”是祭祀时用的音乐。“赋”指的是铺排,铺陈的写法。

扩展资料:

《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音乐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诗经六义

5.诗经六艺包括什么

《四书五经》之《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六艺

【六种基本才能】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一中说法,六艺就是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6.“六易”指什么

“六易”,即六艺。此六艺即儒学六经,分别为:

1、礼

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概念,周朝讲究“以礼安邦”,儒家更是非常重视“礼制”。在古代,“礼”由简入繁,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制度。

2、乐

指的是六套歌舞,分别是:《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在古代有重要的祭祀活动时,人们都会用这六套歌舞来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身为古代的君子,对这六套歌舞是要掌握牢靠的。

3、射

射就是射箭,分别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这是五种不同的射箭方式,其中“白矢”指的是箭射穿标靶而且箭头发白,代表着弓箭的力道够足。“井仪”指的是接连四箭命中靶心。但后代儒家士人并未完全继承孔子所推崇的“君子六艺”,他们放弃了练武。

4、御

御指的是驾驶马车、战车的技能,并不是指骑马。古代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战车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5、书

即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是古代文人的必备条件。

6、数

指的是计算、算术,以《九章算术》为准。可以诠释为自然科学和理性思维,包括逻辑判断、分析力、推断力、想象力、运筹学。

扩展资料:

古代“六艺”在现代的诠释与发展:

1、礼:诠释为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道德修养、法制观念、自我管理、礼仪文化等。教育孩子遵守人类普适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价值观念,具有高度的自律性。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2、乐:诠释为艺术修养之大成。包括音乐鉴赏、诗歌绘画、戏剧表演、声乐表演、舞蹈表演、美工设计、电影赏析等。

3、射:诠释为项目竞技和团队竞技。培养技能,养成强身健体的本领与习惯,传授学习竞技之道,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4、御:诠释为驾驭力。包括领导力、自信心、自律性、策划-创新-执行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

5、书:诠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古今文化融合以及人文科学,教授孩子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知识涵养。注重传统文化积淀,又融合西方历史文化精髓。

6、数:诠释为自然科学和理性思维。包括逻辑判断、分析力、推断力、想象力、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学习技巧,还有生存、生产、生活能力,学业规划和升学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