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清照最凄美的一首宋词

1.李清照最凄美的诗有哪些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 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

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作鉴赏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 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了。

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

2.李清照最感人的一首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重九怀人词是李清照寄给她丈夫赵明诚的。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刻骨的相思,言语朴实,感情真挚,颇能激起读者共鸣,今天读来,亦是感人肺腑。

3.谁能推荐一首宋词中最凄美的词给我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洹O谐馗蟆I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أ∧أ∧أ?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三首不知你是否喜欢?。

4.谁能告诉我一首凄美的宋词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5.你认为宋词中哪一首最忧伤凄婉.让人潸然泪下

陆游的《钗头凤》一阙,哀婉缠绵,言言血泪,深为所动。

陆游的《钗头凤》词,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

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在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

6.李清照的诗认为那首最凄惨

声声慢

李清照前期词作格局颇为狭小,局限于一个小女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不足怪异,一个士大夫的女儿,衣食无忧,独处深闺,自是不可能像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但李清照也不是乖乖女,她的所作所为,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仍有出格之处。她酗酒,像《如梦令》所说,醉得都忘记了回家的路;她思春,像《蝶恋花》所写,看到柳树发芽梅花绽放,就觉得春心荡漾;她对异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还私自幽会,“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她似乎一出场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一般人,请不要用平常人的道德来约束我,要我与时浮沉随俗俯仰,那是不可能的!后来嫁了人,她也不能恍然大悟痛改前非,从此低眉顺眼三从四德,据说,对公公赵挺之迫害元祐党人的行径,她曾毫不客气地讽刺:“炙手可热心可寒。” 其胆大妄为可见一斑。再后来,她又是改嫁,又是讼夫离异,让道学家们瞠目结舌。

然而小女人终久是小女人,用马克思的术语来说,就是一个人不可能超越其阶级局限及时代局限。因此在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里,我们能看到的活动,也就只有斗草游玩约会荡秋千。她或则独倚高楼,发几声悠远的浩叹;或则山枕斜敧,吟几句诗;或则端坐镜前,涂脂抹粉,搔首弄姿,将玉钗凤钗金钗花钿髻子戴上又取下,将罗衣罗裳夹裳罗襟脱下又穿上;或在深深的夜,弹瑶琴,剪灯花。她的生活,与她同时代的女孩子并没有多大不同,无论衣服、饮食、时尚抑或其他。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慵常生活中,李清照也写出了世代传诵的名作,如《一翦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篇作品有一半的功劳要算到范仲淹头上) 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这再次证明了我说过的话:“文学的本质是对生命的体验,而不是题材。”只要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即使是庸人的生活,也阻挡不了一流作品的诞生。诗人是天生的。

李清照的庸常生活没有一直持续下去。金军的长驱直入摧枯拉朽改变了她平静的生活。京师丢了,丈夫死了,她不得不开始漂泊四海的流亡生涯。可以想象,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将陷入怎样的困境。她的高傲,她的狂妄,却原来都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她的词作里不再满是欢声笑语了,一下笔,就荒凉萧索;从此无须装深沉无病呻吟欲赋新词强说愁了,生命本身就成了一曲吟咏不尽的哀歌。想当年,还指望与丈夫白头偕老呢,现而今,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想当年,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笑靥如花,可如今,人老珠黄,风鬟霜鬓,就是打扮得再齐整,又还有什么意味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同是喝酒,也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以前不过是纵酒寻欢,现在却是借酒浇愁。以前想的是“酒意诗情谁与共”,指望狂欢一场,现在却“谢他酒朋诗侣”,只想躲在角落里,咀嚼不堪回首的往事。心境明显变化了,像“萧萧”这类没有生气的词,开始在她的笔下频频出现:如“萧萧微雨闻孤馆”,如“晓风疏雨萧萧地”,如“萧萧两鬓生华”,如“病起萧萧两鬓华”,如“寒日萧萧上琐窗”,如“恨萧萧无情风雨”。词汇能反映一个人的境遇,喜用“寂寂”的白石道人,自不可能是飞黄腾达之辈。 如果说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那么李清照就是北宋风流的最后回响。清人周济曾总结两宋词的区别:“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反浅,曲者反直。”近人王国维也说,。北宋风流,渡江遂绝。自李清照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口语写作的词人了。经过辛弃疾姜夔等人的锤炼,宋词开始了它的雅化历程,它不再是觥筹交错时的一种点缀,而是与诗一样,成了一种能够载道言志的体裁。结于是词不再琅琅上口明白如话了,而是充满了典故、隐喻、象征及暗示,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有了“隔”的毛病——即使南宋词数一数二的大师级人物姜白石,也入不了王国维的法眼。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民间文学要比主流文学浅显易懂,也因此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又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汉乐府显然要比汉赋流传久远。

7.李清照的悲伤的诗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8.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是哪几首

李清照最出名的诗词应该是《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