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

1.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 散文有哪些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正象鲁迅所说:「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不但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当然,他的作品也明显流露了消极的乐天知命和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颓废没落情绪。他的诗的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

陶渊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另外,有比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

相关作品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饮酒(羲农去我久)

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

读山海经(岩岩显朝市) 移居(昔欲居南村)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 移居(春秋多佳日)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和刘柴桑(山泽久见招)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杂诗(人生无根蒂)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 杂诗(忆我少壮时)

拟挽歌辞(荒草何茫茫) 杂诗(代耕本非望)

拟挽歌辞(有生必有死) 赠羊长史并序(愚生三季后)

拟挽歌辞(在昔无酒饮)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 咏贫士(万族各有托)

桃花源诗并记(嬴氏乱天纪) 拟古(荣荣窗下兰)

闲情赋并序(夫何瑰逸之令姿) 拟古(仲春遘时雨)

饮酒(故人赏我趣) 拟古(日暮天无云)

饮酒(结庐在人境) 拟古(少时壮且厉)

饮酒(清晨闻叩门) 拟古(种桑长江边)

饮酒(少年罕人事) 有会而作并序(弱年逢家乏)

饮酒(幽兰生前庭) 答庞参军(相知何必旧)

饮酒(子云性嗜酒) 九日闲居(世短意常多)

咏荆轲(燕丹善养士) 荣木(采采荣木)

杂诗(白日沦西阿) 时运(迈迈时运)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气佳) 停云(霭霭停云)

乞食(饥来驱我去) 形赠神(天地长不没)

和郭主簿(蔼蔼堂前林) 饮酒(衰荣无定在)

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 游斜川(开岁倏五日)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 与殷晋安别(游好非少长)

饮酒(青松在东园) 赠长沙公(同源分流)

饮酒(在昔曾远游)

参考资料:/taoyuanming.htm

2.陶渊明的诗和文章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桃花源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自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是什么,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是《饮酒》《归园田居》。散文代表作是《桃花源记》。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扩展资料:

在东晋时代,陶渊明人微言轻。虽然他的祖辈陶侃军功盖世,但在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在世家大族的眼里,仍不过是“奚狗”而已。几世几辈后的陶渊明,就更沾不上那份荣耀了。陶渊明的园圃里,六朝人看重他的隐士风度、他的名士风流,唐朝人看重他的酒、他的官。

在唐人的视野里,陶渊明是个酒鬼、狂徒兼县太爷,引来不少著名诗人的青睐与倾心。“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是王维的情愫;“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是李白的仰慕。

宋朝人就开始看好他的诗文了。读点陶诗,似乎成了宋朝有身份文人的标志。北宋杨万里品出了平淡,南宋朱熹读出了豪放。到了明清,陶渊明似乎被装进了多棱镜里。宁静的时代看他,他是个飘逸的田园隐士;国家多灾多难的岁月再看他,那简直就是忠臣烈士了。

龚自珍就曾经把陶渊明比作诸葛亮和屈原。他说:“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或许出于其祖乃晋室忠臣的家风,也或许出于“空负头上巾”的愧疚,陶渊明在他的晚年,始终都坚守着一颗东晋遗民的忠贞之心。

他在刘宋王朝生活了八年,但他写诗文,不愿意使用新朝的年号。他拒绝了刘宋新朝廷的几次征辟,而朋友们都欢呼雀跃地离他远去了。他痛感子期已死,伯牙绝弦,在知音不遇的时代孤寂与哀伤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这或许是明清忠勇之士屡屡提及他的原因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陶渊明的另一面

4.有没有陶渊明的诗歌和文章,诗歌不要四言的,谢谢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

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

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土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 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

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

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

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道: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北宋王安石曾说过,。

5.陶渊明的散文诗集有什么

陶渊明散文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其散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赋辞 《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并序》二、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 赞》《读史述九章并序》三、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附: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

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

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