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有关月的诗句

1.诗经中描写月的诗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多么皎洁的月光,

照着你娇美的脸庞,

你娴雅苗条的身影,

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

照着你妩媚的脸庞.

你娴雅婀娜的身影,

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

照着你亮丽的脸庞,

你娴雅轻盈的身影,

牵动我凌乱的愁肠!

不是直接写月亮的,是以写月而引出心上人。

2.《诗经》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诗经中描写的月亮的诗少之又少,以下是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诗经·陈风·月出

先秦:佚名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扩展资料:

简析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

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3.诗经中和月有关的句子

奈落06380 :你好。

《诗经》有明月,明月照山河。

《邶风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邶风雄雉》: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齐风鸡鸣》: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陈凤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

《小雅节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敌,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藏

《小雅鱼藻之什渐渐之石》:

。。。。。月离于毕,俾滂沱以。

4.古诗中有关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岁岁愁扳折。依依绾别离。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5.关于“月”的诗句

分给我吧: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

6.《诗经》四字诗句求“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诗经》的四字诗句 未,无也;央,边也,极也,端也.未央,无边也.未,未位,即西南方.未央,指西南方的中央. “七月流火”的真正含义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又读了一篇有关的文章,文章这么说: “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大火星.火星是一颗大行星,而大火星则是一颗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也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所以才由此得名的吧. “流”是一个动词,这里指星的往西运行,落下. “七月”,指的不是阳历七月而是(豳历)农历七月.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的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的时节.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时代里谈及的“流火”如今在中原地区观察,大约是农历八月时候的事情了. 这篇文章解释得备详备细,我也是受教颇深.没想到这一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不知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呢还是缘于自己的无知呢?于我,我承认是自己的无知.我一直以为此词是用来描写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燠热呢.孤陋之人难免寡见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