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吴侬软语的词吴侬软语 【拼音】wú nóng ruǎn yǔ 【解释】亦作“吴侬娇语”。 侬作人解。形容操吴方言的人语音轻清柔美。 【典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 吴 侬娇语。” 郑振铎 《苏州赞歌》:“‘ 吴侬软语’的苏州人民,看起来好像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如无锡话、嘉兴话、绍兴话、宁波话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 一种方言好听与否有些象我们听外文歌,其实不在于是否易懂,而是主要取决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 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到八种声调(上海最少,合并为5个,吴江最多,共有11个),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硬”,如宁波话; 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侉”,如河南活。 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我的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2.形容吴侬软语的词语吴侬软语 [wú nóng ruǎn yǔ]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亦作“吴侬娇语”。形容操 吴 方言的人语音轻清柔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 吴 侬娇语。” 郑振铎 《苏州赞歌》:“‘ 吴 侬软语’的 苏州 人民,看起来好象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百科释义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万。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数千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 3.形容吴侬软语的词吴侬软语 【拼音】wú nóng ruǎn yǔ 【解释】亦作“吴侬娇语”。 侬作人解。形容操吴方言的人语音轻清柔美。 【典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 吴 侬娇语。” 郑振铎 《苏州赞歌》:“‘ 吴侬软语’的苏州人民,看起来好像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如无锡话、嘉兴话、绍兴话、宁波话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 一种方言好听与否有些象我们听外文歌,其实不在于是否易懂,而是主要取决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 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到八种声调(上海最少,合并为5个,吴江最多,共有11个),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硬”,如宁波话; 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侉”,如河南活。 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我的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4.吴音的诗词《宋书·顾琛传》:“先是, 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渊之及琛,吴音不变。” 唐·顾况《南归》诗:“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陶牧《季夏忆吴门景物寄内》诗:“愁边节物知难遣,别久吴音渐欲忘。” 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过李生(唐·白居易)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 ——题净眼师房(唐·王昌龄)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戏赠干越尼子歌(唐·刘长卿)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戏赠干越尼子歌》唐·刘长卿踌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吴音白紵歌。——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其三(宋·司马光)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宋·苏轼)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薄命佳人(宋·苏轼)海内交情两断金,离歌倡和俱吴音。 ——清湘驿送祝贺州南归(宋·范成大)安得终身为御寇,不辞儿女作吴音。——宿钱塘尉廨(宋·黄庭坚)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曲里吴音娇未改,障羞。——南乡子(宋·赵孟頫)一瓶一笠一条蓑,善掺吴音与楚歌。 ——偶作赠方子(明·袁宏道)收书再拜问所历,灯影照夜吴音操。——惜昔行赠杨仲亨(明·杨基)才闻出夹吴音少,稍入中流楚调多。 ——金山与送者饮别登舟作(明·王世贞)爱渔舟荡雪,击楫起吴音。——六州歌头(张可久) 。 5.关于卿卿的诗句《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采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赬。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满庭芳·瑞霭非烟》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瑞霭非烟,小春良月,翠开五叶阶蓂。 补陀现相,今日庆生辰。江夏芳流秀国,芝兰茂、世袭簪缨。天恩厚,金花屡锡,偕老共卿卿。画堂,歌舞处,香浮宝鸭,寿酒频斟。愿朱颜绿鬓,常似青春。待得蟠桃三熟,与群仙、会宴西清。台星照,婺星箕耀,南极镇长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