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刘长卿诗歌的艺术风格

1.刘长卿 诗歌特点介绍

刘长卿的一生大部分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长期的郁郁寡欢,使他的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之后,是位地道的大历诗人。

一、反映士人孤独冷漠心态的诗《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道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二、融失意凄凉之感于暗淡萧瑟意象的诗《陪王明府泛舟》:“花县弹琴暇,樵风载酒时。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出没凫成浪,蒙笼竹亚枝。云峰逐人意,来去解相随。”《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三、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写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及描绘山水景物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的诗多写得省净流畅,既有极工的对偶句,又有结构自然、不讲字句对仗的流水对句,整散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2.刘长卿的诗歌有些什么特点

刘长卿,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 河北),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曾任 转运使判官,后被贬为潘州南巴尉。又 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和 杜甫,比元结、顾况年长十多岁,但其 创作活动主要在中唐。总体而言,其诗 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 言擅长。

他的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 善于运用简淡的笔触,来表现一种耐人 寻味的意念和感觉。超脱自然,深婉不 迫,毫无雕琢的痕迹。

他的近体诗,婉 而多讽;七律尤以工秀见称,五言律 诗,当时更负盛名,后来权德舆称道为 “五言长城”。可惜的是,其诗大多抒 发政治失意的感情,缺乏雄浑苍劲的气 派,和中唐诗风更为近。

有《刘随州 集》十一卷。

3.黄景仁诗歌的艺术风格

年辈稍晚的诗人中,黄景仁亦曾与袁枚有交往,张问陶的诗曾受到袁枚的赞赏。他们的创作都富于个性和才情,对压抑人性的封建文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在诗歌艺术上,黄景仁的成就更加特出,誉之者称“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齐民四术》)。

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又字汉镛,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四岁丧父,因家贫,早年即为谋生奔走四方。曾任武英殿书签官,后纳捐为县丞,候选时为债家所逼,欲往西安依陕西巡抚毕沅,病死于途中,年仅三十五。有《两当轩集》。黄景仁多次应试不中,一生潦倒而多病,穷愁困顿的生活实情也就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生万事多屯蹶,眄到将圆便成阙”(《中秋夜雨》),“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门秋思》),“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写尽寒士的悲酸。但仅以此来看待黄仲则是远远不够的,在他的诗中,还常常表现出对于人格尊严的珍视和由此产生的孤傲之情。典型的如《圈虎行》,写他在北京所见的一次驯虎表演,通过描绘这只猛兽任人驱使、做出各种貌似威风而实则“媚人”的架式,抒发了在统治力量的威压下人性被扭曲而失去自然天性的沉痛悲哀,具有呼唤英雄人格回归的潜在意义。著名的《杂感》则写道: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此诗情绪虽比较低落,但那种自视甚高的兀傲,和坚持要在人世间发出自己声音的固执,仍可以感受到他那种在辗转不遇的处境下的顽强性格。这一类诗,反映着乾隆时代文学中个体意识的复苏和强化。

黄景仁的诗以七言之作(包括古体和律绝)最能显现其特有的气质,风格深受唐诗影响,但又自出机杼。

对古代诗人,黄景仁最推崇李白,自称“我所师者非公谁”(《太白墓》)。而长期漂泊、困苦劳顿却又见闻广博的生活也使他的诗(尤其是七古)“益奇肆,见者以为谪仙人复出也”(洪亮吉《黄君行状》),特别是那些描写壮丽飞动的景色以抒发磊落恣放之情的篇什,明显透出李白诗的风味,又兼有韩愈、李贺诗的成分。如写钱塘江观潮:“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砰岩磓岳万穴号,雌呿雄吟六节摇。”

(《观潮行》)他二十四岁时参加安徽学政朱筠(号笥河)在采石矶太白楼举行的盛会,即席写下《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诗中“是日江上同云开,天门淡扫双蛾眉。江从慈母矶边转,潮到然犀亭下回”的恣肆而细致的摹写和“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的舒放而自信的情怀,都让人明显感到诗人才华的跃动。据说此诗曾让与会士子搁笔,人誉之为可与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作赋相比。

黄景仁的七言律绝能广采博取而自成一格,语言自然秀逸,意象鲜明而具有独创性,感情表达得很深细,有晚唐特别是李商隐诗的风味,如《感旧》、《绮怀》等篇。“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癸巳除夕偶成》)写孤寂心情,“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写相思之苦,都善于用精美的语辞写出忧郁的心绪,令人情为之动而一读不忘。

黄景仁的诗题材范围稍窄,但这是他似“东野(孟郊)穷而长吉(李贺)夭”(吴蔚光《两当轩诗钞序》)的命运所致。

在他的时代,他终究是最具诗人气质和才华的,其诗中深层的感染力一直漫渗到现代。

/wen/nanzi/yanleisheng27.htm

4.李白诗的风格、艺术特色

李白诗的风格:李白诗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1、浓厚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 :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幻想出来的人物,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强调主观情感。抒发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2、丰富奇特的想象 :想象瑰丽、变幻莫测,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很大,优美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

3、清新明快的语言 :语言明丽爽朗的色调,不加雕饰、潇洒清丽,呈现出透明纯净而绚丽夺目的光彩。

4、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

5、豪放飘逸的风格:擅长用自由的古诗和绝句,诗歌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豪迈奔放。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6.李白诗的风格、艺术特色

李白诗的风格:李白诗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

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浓厚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 :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幻想出来的人物,表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强调主观情感。

抒发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2、丰富奇特的想象 :想象瑰丽、变幻莫测,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很大,优美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

3、清新明快的语言 :语言明丽爽朗的色调,不加雕饰、潇洒清丽,呈现出透明纯净而绚丽夺目的光彩。 4、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

5、豪放飘逸的风格:擅长用自由的古诗和绝句,诗歌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豪迈奔放。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