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牡丹诗句的含义墨牡丹 胡薛 墨香显贵赋国色, 小色出彩凝天香。 运笔明智点生辉, 栩意墨锦捻欲出。 顺便释义一下: 墨香显贵赋国色。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味道体现颜色;显贵,两层意思,一个动词,显示贵气,二是形容词,意同达官显贵,声名显赫,地位尊贵。赋,有天赋,予以之意思,但绝对不适合用其他动词替换。 小色出彩凝天香。通感的修辞手法,用颜色体现味道;小色,小子显雅,灵巧精细,不宜其他词替换,如果您结合大师画作便知为何!出彩,和显贵一样,两层意思, 一个动词,出颜色,出色彩,二是形容词,很突出,很优秀。凝,有凝聚,凝结之意,但绝对不适合用其他动词替换。 前两回文的形式,第一句开头与第二句结尾呼应,第一句结尾与第二句开头呼应,但绝不能为“墨香显贵凝天香,小色出彩赋国色”。 运笔明智点生辉。明智,画作者叫周明智,明智为其名,此处也做明智之举,正确的意思。点,有动词点画,也有小点点,小笔触之意。整句形容画家心态。 栩意墨锦捻欲出。栩意,栩栩如生的写意,栩字也做动词,如运笔之运的角色。墨锦,画作着字墨锦,同时也指书画卷。捻,不用拈,动词以外表达心境。整句形容看画之人或仰慕画家之人心态。 整诗就是表达,周明智的墨牡丹,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醉牡丹 胡薛 一墨浓淡惊异彩, 双色集散艳纷呈。 姿栩国色醉墨锦, 意写天香醒乾坤。 释意: 一墨浓淡惊异彩。突破常规却大放异彩,仅凭运墨的浓淡就能让其他各色的牡丹画无与伦比,实在让人惊叹。 双色集散艳纷呈。仅凭红、黄两种色彩的聚集、分散的绘画布局手法加以点缀,便让牡丹的艳丽国色纷纷呈献。 两句都为惊叹画家笔法及用色异于各家,异彩纷呈。 姿栩国色醉墨镜。画上花朵的形态姿色把牡丹的天姿国色描绘的让人迷醉,让整个画卷令人生醉。墨锦是水墨画卷的意思,同时也与画家呼应,周明智画家字锦墨。同时也表达出画家沉醉于墨牡丹的研究。 意写天香醒乾坤。写意的墨韵犹如气体挥发的形态,如在运动,给人香气扑鼻的感觉,墨香让国色天香扑鼻而入,让人在沉醉画家意境的时候又有沁人心脾、神清气爽的感受。 天之花 胡薛 拂散霓裳显姿色, 七仙浴墨尤富贵。 尘世只得画中见, 几度欲罢心不归。 2.古诗中“牡丹1.《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2.《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 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 不成一事又空枝。 3.《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4.《惜牡丹花二首》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5.《牡丹芳》 牡丹芳, 牡丹芳, 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 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6.《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7.《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8.《牡丹》 牡丹一朵值千金, 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 一生辜负看花心。 9.《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10.《牡丹》 紫蕊丛开未到家, 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 满眼空中别有花。 3.唐诗中写牡丹的诗句揭示了唐人怎样的社会风气(一)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二)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①,他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明著名画家徐渭题墨牡丹诗写道:“五十八年贫贱与,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姻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他也称牡丹为“富贵花”n清代菏泽赵世学写《牡丹富贵说》,他写道;“吾观牡丹一花,谷雨开放,国色无双,有独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艳丽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贵言之,其富也,富而无骄,非君子而实君子者也;其贵也,贵而不挟,非隐逸实亦隐逸者也”.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三)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在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倍受称赞,认为她“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 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4.古诗人写牡丹花诗词有哪些牡丹诗词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清平调 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花 唐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曹州红 裁下一缕太阳红,千年花色醉春风。菏山泽水衔曹州,香透乾坤绽芳容。 如花似玉 白中透红凝心神,神仙竟相坠凡尘。玉骨临风蝶恋花,芳香散尽再无春。 黄花魁 红绿黑白竟芳菲,春风无力送流云。莫叹万花迷人眼,独恋墙角黄花魁。 百花丛笑 花瓣柔柔层层爱,芳蕊茸茸灼灼开。百花丛中映日笑,一片春色尽揽怀。 金狸 红绿相衬笑日月,层层春光层层裹。独占天下七分春,可怜仙女无颜色。 黄玉玺 凝风衔春带露开,墨绿颤珠动心怀。天妒一朵黄玉玺,羞杀百花坠尘埃。 5.赏牡丹的诗句是什么牡丹诗词 1. 赏牡丹:诗三首 赏牡丹(唐·刘禹锡) 赏牡丹 (唐·徐凝)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何人不爱牡丹花 , 占断城中好物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颖是洛川神女作 , 千娇万态破朝霞。 赏牡丹(唐·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2.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3. 栽牡丹(宋·陆游)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6.描写牡丹的诗句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7a64e78988e69d8331333238653261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清平调 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7.描写牡丹的诗词清平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 ??红牡丹 王维 ????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 ??白牡丹 韦庄 ????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 ??牡丹吟 邵雍 ????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 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 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 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 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 写牡丹的艳丽。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用对比的手法写牡丹花的艳美多情。“虚生芍药徒劳娘,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 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 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 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富贵风流拔筹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第二,借花抒情,伸述心志。 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 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他在《白牡丹》诗中说得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京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赞善,自指。 元和年间,白居易任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 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第三,描写了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 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 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一片飞。”“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剪牡丹》) 李商陷有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 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清·查浦老人《失题》) 以上仅是牡丹文化的几个方面,其它如传说、故事、赋、戏曲、影视、民俗、风土人情、摄影、书法、人物、服饰、装饰等,不胜枚举,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事实上,牡丹远远超出了其自然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