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从古至今有关君子的诗句

1.从古至今有关于君子的句子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夸夸其谈为耻。

而行动中总是力求做得更好!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感到愠怒,感到郁闷,感到烦恼,这,不也是胸怀坦荡的君子吗?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树立做人的根本,也就出现了大道的最高境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大意是说,君子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自己怎么做,失败了,也是检讨自己的过失。小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指望别人,失败了,也认为是别人的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 学习,就可以不粗鄙浅陋; 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过,则勿惮改.指出了对过失的正确态度,是闪烁着真理光辉的格言.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

如果有争的话,也必定是射箭比赛吧!即使这比赛也先是互相作揖致敬然后登堂,比赛完后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中义 小人看中利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的心胸平坦宽广,光风霁月; 小人的心胸狭窄不平,常怀忧愁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行君子之道的人群里,可能有言行不一,达不到要求而不仁者。

行小人之道的人群里是不可能有仁者的 其兴也,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鲜。其亡也,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鲜。

君子多而去之者,小人也;小人多而去之者,君子也。君子好生,小人好杀;好生则世治,好杀则世乱。

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治世则好义,乱世则好利。

君子常坦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常泰然,小人常忧劳。

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君子常念及刑法,故谨于自守。

小人常念及恩惠,故勇于求乞。君子常怀念于德性,小人常怀念于乡土。

君子常重义,小人常重利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

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

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 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

善善明,则君子进矣; 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

2.从古至今有关于君子的句子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夸夸其谈为耻。

而行动中总是力求做得更好!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感到愠怒,感到郁闷,感到烦恼,这,不也是胸怀坦荡的君子吗?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树立做人的根本,也就出现了大道的最高境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大意是说,君子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自己怎么做,失败了,也是检讨自己的过失。小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指望别人,失败了,也认为是别人的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 学习,就可以不粗鄙浅陋; 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过,则勿惮改.指出了对过失的正确态度,是闪烁着真理光辉的格言.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

如果有争的话,也必定是射箭比赛吧!即使这比赛也先是互相作揖致敬然后登堂,比赛完后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中义 小人看中利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的心胸平坦宽广,光风霁月; 小人的心胸狭窄不平,常怀忧愁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行君子之道的人群里,可能有言行不一,达不到要求而不仁者。

行小人之道的人群里是不可能有仁者的 其兴也,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鲜。其亡也,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鲜。

君子多而去之者,小人也;小人多而去之者,君子也。君子好生,小人好杀;好生则世治,好杀则世乱。

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治世则好义,乱世则好利。

君子常坦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常泰然,小人常忧劳。

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君子常念及刑法,故谨于自守。

小人常念及恩惠,故勇于求乞。君子常怀念于德性,小人常怀念于乡土。

君子常重义,小人常重利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

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

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 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

善善明,则君子进矣; 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卷五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3.求一句关于君子的古语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学》)

4.求 带 君子 的古语 古诗词

——古语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学》)

——古诗词

唐 刘禹锡 【庭竹】 】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唐 贾岛 【雨中怀友人】

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

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

唐 李咸用 【君子行】

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

尼甫至圣贤,犹为匡所縻。

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唐 杜牧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宋 辛弃疾 【定风波】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5.关于花中君子的古诗

梅兰菊竹诗四首

黄昏风雨断桥头,更被群芳妒不休。

奇士梅花今古慨,凄凉岂独问天楼。

闻香喜识玉兰幽,雅洁清新韵欲流。

入画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含翠分黄意念深,有人默契费沉吟。

群芳斗艳争春去,独向清秋展素心。

含香挹露黄金靥,耐冷凌霜造化功。

不羡繁华桃与李,朱砂石畔笑秋风。

德全五美号兼材,万物萧条独盛开。

唯有钧翁知我意,笔移金蕊入萧斋。

1、三国时钟会《菊花赋》:“夫菊有五美焉为:黄花高悬,准天极也;纯 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 仙食也。”兼材,指菊花有多种用途,如药用、除虫用、食用及观赏用等。”

2、广西艺院大雕塑家、画家朱培钧老曾画菊相赠,并系以诗曰:“萧瑶潇洒有风神,笑傲江湖剑胆心。最爱千禧迎瑞气,黄花晚节共芳馨。”

题台岛易苏民先生《兰竹图》

劲节独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邻兄与弟,同气复连枝。

6.求赞美公子、君子的诗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君子者 权重者不媚之 势盛者不附之 倾城者不奉之 貌恶者不讳之 强者不畏之 弱者不欺之 从善者友之 好恶者弃之 长则尊之 幼则庇之 为民者安其居 为官者司其职 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 此君子行事之准 孟子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又说:“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忄冒 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

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描述君子的古诗词但没有君子二字的诗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

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一朝成万古,又徒闲。如何猛省,心地种仙蟠。堪叹人间事,泡沫风灯,阿谁肯做飞仙。莫思量、骏马与高轩。快乐任天然。最坚似松柏、更凋残。有何凭据,谁易复谁难。长啸青云外,自嗟自笑,了无恨海愁山。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8.关于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诗或文言文

《陋室铭》,《爱莲说》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