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

1.东晋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用诗句来概括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白居易《牡丹芳》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赏牡丹》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王毂《赏牡丹》 中国自古就有咏物传统,咏花诗是咏物诗的重要大类.“花”意象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唐声势浩大的“尚花”风习和咏鹤热潮,以国花产生的方式,推动中国精神体验的攀升. 一“花”意象的审美精神价值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因缘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气而呈现不同的气象.文人个体命运遭际、升迁贬谪、物喜己悲等主客观原因又导致他们对于“花”的书写融入了强烈的个性特征,生发出摇曳多姿的文化风貌.从审美文化史、文人思想心态史、绘画史等多角度,可以窥见从唐积淀了怎样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形态,揭示出唐人文精神、文化心态、文人审美趣味的流变.国花牡丹的精神气质,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二 牡丹晋身唐代国花的历史文化机缘 “尚花”时尚折射和牵动着时代气象.不同的时代风尚与不同的花的特质和意象内涵相契合,使某一种或某几种花形与神承载着当时文人的理想人格追求,彰显出时代之气象、文化之风貌以及文人的心灵世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隋代即有赏牡丹的记载,但直至盛唐,牡丹才真正取代六朝咏梅的遗风,成为占据咏花新宠地位的“国花”,洵非偶然.经过了将近四百年分裂、动乱之后,唐代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社会局面,成为整个东方世界最强盛的帝国.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畅通引入了外来文化,异国的服装、音乐、舞蹈、美术、宗教等等,都威为长安风尚.佛儒道三教并存,使唐代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态势.这种空前的大交流大融合,使唐王朝处于四方朝拜的尊者地位,洋溢着积极进取、昂扬奋发:雍容豪迈的精神. 这种盛世辉煌的精神也体现于建筑上.唐有三大皇宫,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官.大明宫最大,位于长安城北禁苑东南的龙首塬上,以规模宏伟著称.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十月,于龙朔二年(662年)四月完成,是为太上皇修建的避暑别宫,初名永安宫.贞观九年,改称大明宫,在其后的200余年间一直是大唐的政令中枢.这里有巍峨的朝堂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有国家最高的衙署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史馆、弘文馆、命妇院、集贤院,有碧水荡漾、风景如画的太液池,诸多的后宫别殿中的麟德殿旁夹城内,还有汇集文人墨客的翰林院.著名文人李白、杜甫、岑参、王维、自居易、韩愈、刘禹锡等都曾在大明官内活动,留下许多描写大明宫的文学作品.高宗于龙朔二年(662年)四月迁入大明宫(此时称蓬莱宫),并修建大明宫内第一座正殿——含元殿,有所谓:“含元建名,《易·乾坤说》曰:含宏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此殿长期作为举行冬至、元日的朝贺及登基、册封大典等重要仪式的场所,是大唐国力的象征,承载了二百余年风起云涌的大唐气象. 与此相应,唐代的宗教与世俗岁时庆礼,也规模空前.唐代的礼佛之盛,有玄奘法师在贞观年间西行取经归国后,在朝廷资助下翻译了大量经文典籍.更为空前狂热的是,唐皇帝曾七次于皇家寺院法门寺举行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开示佛指合利.此后唐皇帝每隔130年迎一次佛骨,成为举国参与的盛典.《旧唐书》中记载了迎佛骨的壮观场面:“自开远门达安福门,彩棚夹道,念佛之音震地.上登安福门迎礼之,迎入内道场三日,出于京城.诸寺士女云合,威仪盛饰,古无其比.” 唐代曾多次由宫廷举办皇帝“与民同乐”,共度元宵佳节的盛大活动.公元713年,宫廷组织了几千女子的队伍,在灯火通明的京城踏歌三天三夜.据(《旧唐书》记载:“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初,有僧婆陁请夜开门然灯百千炬,三日三夜.皇帝御延喜门观灯纵乐,凡三日夜.”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灿烂盛大的“踏歌”场面,尽显盛世辉煌.盛唐的民间体育运动也极具气魄.清明拔河于唐为盛,唐玄宗李隆基在军队中积极推广,后从宫内梨园搬到宫外广场,变成全民欢庆的盛大集会.《唐语林》记载“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观者莫不震骇.进士河东薛胜为《拔河赋》,其词甚美,时人竞传之.”盛唐拔河所用绳子“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千余人开拔,其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如此遍及朝野僧圣俗的盛唐气象,为其“国花”的追 寻注入巨大魄力.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

【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D【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重复题干的说法,没有分析牡丹意象内涵单一化的原因。

在读文本的时候不难发现这句话和题干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是说明了结果,并没有分析原因,而从文中可以发现后面几段话才是对原因的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

B项中应为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D项中增添信息,梅花没有“富贵不淫”的道德操守的象征义。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忠于原文,所有的答案在文中都有语句与其对应,切记不可随意联想。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偷换概念。

原文中“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梅花”应为“梅花意象”。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文化常识题1.中国文人历来对花情有独钟,咏花的诗作多,爱花的诗

1.中国文人历来对花情有独钟,咏花的诗作多,爱花的诗人多,( 陶渊明 )爱菊,(王安石 )爱梅,( 温庭筠 )爱莲,( 黄庭坚 )爱水仙.2.“新月派”诗人对诗歌创作曾经提出过“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对于《再别康桥》诗歌的选段怎样体现了“三美”的主张?简单地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4.咏花的诗句两首

推荐几首咏梅花的吧~~~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唐诗中写牡丹的诗句揭示了唐人怎样的社会风气

(一)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二)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①,他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明著名画家徐渭题墨牡丹诗写道:“五十八年贫贱与,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姻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他也称牡丹为“富贵花”n清代菏泽赵世学写《牡丹富贵说》,他写道;“吾观牡丹一花,谷雨开放,国色无双,有独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艳丽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贵言之,其富也,富而无骄,非君子而实君子者也;其贵也,贵而不挟,非隐逸实亦隐逸者也”.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三)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在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倍受称赞,认为她“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 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