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忆昔》是什么意思意思: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 原文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宋代:赵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赏析: 词的上片追忆亡国前汴京城的繁华,通过对昔日汴京生活的追忆,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词的下片虚实结合,写词人被俘之后的愁苦,将词人心中的思国之愁和亡国之痛表现得韵味悠长。全词忆昔伤今,言辞简练但余味悠长,将复杂的感情梳理得具体,将亡国之君的亡国之痛和思国之愁表现得真实可感。 2.古诗《忆昔》什么意思【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今年收成很好,)米、粟等谷物长的就象脂膏一样洁白丰润,国家的和私人的粮库里粮食都装的满满的。 全国境内各地方没有什么苛捐杂税,也没有强盗土匪,人们每一天都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因此,即使是准备出趟远门,也无须再找出皇历非得找所谓的“吉日”才能出行。 3.忆昔古诗作 杜甫带拼音忆昔二首 其一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 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答案示例一: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答案示例二: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意对即可)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夕阳沉落、流水消逝之景,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免,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意对即可) 5.忆昔吟 詹绯 古诗赏析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正在长安应试的韦庄目击这座古都的衰颓,抚今伤昔,写下这首七律。②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女。 (1)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称其“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5分) 忆昔阅读答案鉴赏 (1)①对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的回味、留恋;②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③对社稷倾危的感叹。(1点1分) (2)①对比:昔日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生活同眼前“乱离”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②象征:“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③双关:“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 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纷乱,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④以景作结:最后一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以写景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忆昔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诗中“五陵”不单指长安,也泛指当时贵族社会。 次句的《子夜歌》是乐府古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7376365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此讽刺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笙歌达旦的奢侈生活。 分明讽其沉溺声色,却用“月满楼”为衬景,把讽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声色。 三句“银烛树前长似昼 ”,取邢邵“夕宴银为烛”诗意,写王公豪富之家 酒食征逐,昼夜不分 ,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 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 。四句“ 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庭 ,斥责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一样辞旨微婉 ,蕴藉不吐 。 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 之巧,极尽委婉深曲之能事 。“西园公子”指魏文帝 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 ”,却是战国时代魏 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 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 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谴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诗人把这层真意寄托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 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 , 而容易忽视其微讽的深意。下联“莫愁”同此手法 , 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 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感叹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寻味。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 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 “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 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 “无忌”“莫愁”,均取双关。 “俱是梦”的“梦”字 ,绾上三联 ,既感慨往昔繁华,如梦如烟 ;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 。 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是日薄西山 ,“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 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只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此一结句,令人无限怆怀,顿生纸墨。 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楚。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 ,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全诗以“昔年 ”领起 ,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 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 。 诗中隐含着对统治者醉生梦死 竞逐奢靡的批判 ,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喟。 只是由于用语华艳 , 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 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风韵情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 。 韦庄这首诗 ,正体现了这一艺术特征。 6.忆昔古诗作 杜甫带拼音忆昔二首其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其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7.《忆昔》 韦庄 诗歌鉴赏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