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那条河在哪儿中国文明因江河而兴,中国文学以《诗经》而盛。先民在识水用水的同时,也敬畏并崇拜着水,所以在《诗经》中,记录下来丰富多彩的江河故事,那么对于黄河又记录下了哪些故事呢? 《卫风·河广》写道:“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中所咏的是旅居卫国的宋人,思归不能,面对河水,反复吟唱。 黄河 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时候,我19岁。 我是怀着瞻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想法奔赴黄河边的。 到了位于孟津的黄河边,第一眼看到黄河时,有些不相信这就是黄河,我以为只是我家旁边的那条河雨季涨水了,除了水面更宽阔些,河水更浑浊些,似乎没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的感觉。 孟津 后来我才知道,黄河小浪底水电站正是选址在孟津县附近,那时候已经开始截流蓄水,我自然已经不可能欣赏到“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波澜壮阔了。不过我用随身携带的杯子舀了一杯黄河水,体会了一下“一杯河水半杯沙”,确实无愧乎黄河的名字。 小浪底水电站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它亘古不息地流淌,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既是《诗经》的精神家园,也是发源地。《诗经》直接写到黄河的达15篇之多,而若是将写到黄河支流如泾河、渭河的都包括进去,与黄河相关的篇章超过30篇,生动翔实地记载了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小冰河期对国家变迁人口迁徙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劳作的情景。在我们先民的眼里,这条河流宽广博大,明媚嬗变,富有灵性,多情而又慷慨,赐予她的子民们宝贵的生活资源和精神财富。 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历史时期黄河不断决口、泛滥和改道,对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曾经黄河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悬河”。《卫风·硕人》里的“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详实地记载了黄河北流入海的史实,给我们研究黄河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开封 长期以来,黄河水患都困扰着两岸的居民。参加工作后,我有一次出差到开封,参观开封的历史名胜。同行的老师开玩笑说,别的地方历史名胜是不是现代人造的不知道,但是千年古城开封的古迹一定都是保留在这个地方的。黄河曾经数次淹没开封城,而英雄的开封人民硬是一次次原地重建,现在的开封,据说地下叠压着6座古城,有童谣流传至今: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了好几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给了我们的先民享用不尽的资源,也给了他们用之不尽的智慧。有了黄河,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城市和村落,黄河赋予我们生活以活力,赋予我们思想以灵魂,未来,我们还将伴着黄河一路走下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1.AD 2.①平凡而丰富;②自由、单纯而天真;③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能答出两点即可)3.(1)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 (2)说明《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民歌之作,自始至终都反映着劳动人民自然、淳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4.(1)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2)层层深入,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 (3)增加诗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想象空间。 3.古文中的江河指什么“江”的最初本义是指:长江,如同“河”是指黄河。江河的区别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① 地域上的区别(南“江”,北“河”) 比如中国南方的河流多称为“江”,例如:长江、珠江、钱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漓江、丽江、九龙江等等。可见南方人一般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江”。 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为“河”,例如:黄河、淮河、渭河、经河、洛河、汾河、青河、辽河、饮马河、沁河、柴达木河、塔里木河等等。可见北方人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河”。 人们对江河名称上的划分区域和传统南北划分略有不同 西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浙江(含)以南多称“江”,以北多称“河”。这是南方北方对河流命名习惯上的区别。 ② 规模上的区别(大“江”,小“河”) 虽然有地域的大致划分,但凡事没有绝对。人们在对河流命名时也会根据河流的大小规模来区别称之为“江”或“河”。 我们看看例外:北方的嫩江、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南方有象浏阳河之类的河),这些河流在北方被称为“江”,而这些“江”的共同之处在于长度、流量、流域,规模上是较大的,所以除了地域对河流命名的习惯外,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的河流称为“河”,而对于大一点的“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 4.古文中的江河指什么“江”的最初本义是指:长江,如同“河”是指黄河。 江河的区别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① 地域上的区别(南“江”,北“河”) 比如中国南方的河流多称为“江”,例如:长江、珠江、钱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漓江、丽江、九龙江等等。可见南方人一般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江”。 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为“河”,例如:黄河、淮河、渭河、经河、洛河、汾河、青河、辽河、饮马河、沁河、柴达木河、塔里木河等等。可见北方人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河”。 人们对江河名称上的划分区域和传统南北划分略有不同 西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浙江(含)以南多称“江”,以北多称“河”。这是南方北方对河流命名习惯上的区别。 ② 规模上的区别(大“江”,小“河”) 虽然有地域的大致划分,但凡事没有绝对。人们在对河流命名时也会根据河流的大小规模来区别称之为“江”或“河”。 我们看看例外:北方的嫩江、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南方有象浏阳河之类的河),这些河流在北方被称为“江”,而这些“江”的共同之处在于长度、流量、流域,规模上是较大的,所以除了地域对河流命名的习惯外,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的河流称为“河”,而对于大一点的“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 5.横穿诗经的河流第一段说的那条河流指的是什么至爱科麦艾128 :你好。 《诗经》的河流: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周南的【呵】那就是汉水流域之【河】了。诗中没有明说。这是根据周南的说的。 《周南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之广矣】之汉——汉水 【江之永矣】之江——长江 《召南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 。 江有沱,之子归 【汜】——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沱】——长江的支流沱江。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溱、洧】——郑国的两条河。(郑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6.含有江河的诗句《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白居易 门前车马道,一宿变【江河】。 《感皇恩》辛弃疾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赠韩翃》牟融 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遣怀寄欧阳秀才》刘威 地上【江河】天上乌,百年流转只须臾 《君山祠》周岳秀 【江河】愿借吹嘘便,应有神功在目前。 《歌》元寂 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 《何满子》孙光宪 冠剑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 《西江月 四渎》王哲 堪叹【江河】淮济,长长运渡迷愚 7.关于江河的诗句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8.李白诗歌中的水有哪些意象李白诗中,水是随处可见的意象,既有大江大河,也有山涧小溪,既有波澜壮阔,也有轻涟潺潺,可谓意态多姿,风情万种。 综观太白诗,从功能的角度看,太白诗中的水意象大体有如下几类: 一、动水壮势,清水造境 李白诗“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常是全诗气势奔放,豪情夺人。 那些奔腾不息的水便起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公无渡河》中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比如《司马将军歌》中的“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黄河势不可当,冲破昆仑山的重重阻拦,一泻千里,一路咆哮,冲向龙门;江水巨浪滔天,浪花如银,色彩摄人。 这些水壮大了诗的气势,磅礴壮阔,震人心魄。再如,“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六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这些大水创造了雄伟奇特的气势,增添了李白诗的豪情。 水有澎湃的,也有宁静的。 宁静的水烘托出诗歌优美的意境。李白的诗充满了天真朴素之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静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清。 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溪水,清清的涧水,清清的江水,共同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营造出一个个清新自然的意境。 比如《送友人》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一条清亮的河在城边曲折地流淌,远处是一带青山,绵延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共同描绘出送别时清幽宁静的环境。而《古风》中则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那绿水更衬托出秋花之新丽妖娆,使得意境清静自然。 再如,“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渌水曲》)均如此。 二、流水寄情亦托理 以流水寄寓诗人的情感,自古有之,李白在寄托离情时使用更是乐于用那永远流不尽的水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眷恋,表达依依不舍。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劳劳亭歌》)“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送殷淑》)“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江夏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有情的水传达着有情人的愁,无情的水衬托着多情人的忧,水多情盛,水长情更长。 水有情,亦藏理,因为水是变的,因为时刻在流动;又是不变的,因为永远在流动。 用变动的水喻变动的人事,用永流的水寄托永恒的人生哲理。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古风》)即是说荣华不定,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则在讲时光永逝不回的现实,“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 ”《妾薄命》这又以水比喻时过境迁,破境难圆。 更有那着名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喻指愁难断,志难酬。 三、水流今古,志在水外 李白思想中有着道家色彩,当他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时,就会寻找一方精神的栖息地,释放自己的不满。 比如,“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古风》)“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这两首诗就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当然桃花流水并不是李白理想之所在,向往世外桃源只是他暂时的自我安慰罢了,更多的还是表达郁闷。借古今不变的流水衬托世事的变迁写自己怀才不遇,更是李白爱用的,而且用得自如。 比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江自流”三个字,与“凤去台空”相结合,便写出了凤凰台现在的冷清、寂寞,写出了六朝繁华已经不再,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现实。 而“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经下邳圯桥张子房》则写出圯桥荡漾的碧波自古到今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自已却不能有张良遇到黄石公那样的机遇,借此表达怀才不遇之情。 同样的手法也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使用:“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在清静安宁的江面,望着皎洁的月光,想到了当年在这样的水面上“高咏”的袁宏得到名士谢尚的赏识,联系到自己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惆怅之情立现。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