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儿童读的唐诗十几首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6、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2、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8、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峤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骆宾王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短小的五言绝句最适合小孩背诵,小孩刚两岁,能只能背三四首。 其实背三字经也不错的。一次三个字容易记。 2.朗诵唐诗锄禾的串词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官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将古诗《锄禾》转换成现代汉语描述给幼儿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朋友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哪一个季节最热啊?对啦,是夏天!玉米、大豆等作物都是在夏天耕种的,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夏天农民伯伯种田的故事好不好?在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非常炎热,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大地,一个带着草帽的农民伯伯正在田里除草,田里的禾苗都被晒的打蔫了,农民伯伯的脸晒的黝黑黝黑,粗壮的胳膊上都布满了汗珠,脸上的汗顺着脸颊流下来,他一边除草用衣服擦汗,可是汗珠还是不停地滴落在田里,为了庄稼有个好收成,这个时候除草是最合适的了,因为太阳很快就能把刚除掉的草晒死。小朋友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农民伯伯啊?我们吃的馒头、面包、蛋糕、米饭都是粮食做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辛勤的农民伯伯用汗水种植的,小朋友们都应该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以后我们吃饭要怎么做?(不因为不喜欢吃就扔馒头、面包、蛋糕,吃米饭时要把小碗的米饭吃干净)。 4.儿童锄禾的三级歌词悯农 作词:李绅 作曲:孟庆华 演唱:小蓓蕾组合 锄禾日当午 唉。哟。. 汗滴禾下土 唉。哟。. 谁知盘中餐 唉。哟。. 粒粒皆辛苦 唉。哟。.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哟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 唉。哟。. 汗滴禾下土 唉。哟。. 谁知盘中餐 唉。哟。. 粒粒皆辛苦 唉。哟。.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 唉。哟。. 汗滴禾下土 唉。哟。. 谁知盘中餐 唉。哟。. 粒粒皆辛苦 唉。哟。.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哟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 唉。哟。. 汗滴禾下土 唉。哟。. 谁知盘中餐 唉。哟。. 粒粒皆辛苦 唉。哟。. 粒粒皆辛苦 5.谁告诉我古诗《锄禾》的原文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说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一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以上两说都有道理,而一般认为作者是李绅,其实并非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