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赞美孩子成长古诗词

1.赞美孩子成长的诗句

1、《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2、《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4、《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5、《回乡偶书二首》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2.祝孩子成长的经典诗词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2.《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竹石》 作者: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咬定了青山就毫不松懈,树根却在破碎的岩石之中。

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4.《劝学》 作者: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5.《白鹿洞二首·其一》作者:唐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拓展资料: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

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元好问-百度百科。

3.形容一转眼孩子长大的古诗词

1、《回乡偶书》 唐代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白话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四时田园杂兴》南宋 范成大

节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话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3、《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

节选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白话译文

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个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没想到我们已分别廿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

相分别是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4、《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北宋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白话译文

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春风得意前途亮。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催人朽。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如今在酒席前仍把酒杯端起。旧曲重听心里觉着耳熟,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5、《岁暮归南山》唐代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白话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回乡偶书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四时田园杂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赠卫八处士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岁暮归南山

4.祝愿孩子茁壮成长的古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劝学》,作者颜真卿,朝代唐。

原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扩展资料: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5.赞美儿童诗句 古诗

描写儿童的诗句 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李涉《牧童词》 4、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

——《牧牛图》 6、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轩治翁 7、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0、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崔道融《溪居即事》 11、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崔道融《牧竖》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3、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贾岛《宿郑州》)(节选) 18、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

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19、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20、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丘为《泛耶溪》 2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24、**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词》 25、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

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

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

——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6、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27、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8、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李商隐《忆匡一师》 2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30、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韦庄《与小女》 3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居易《池上》 3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33、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卢肇《牧童》 34、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刘因《山家》 3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36、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刘禹锡《踏歌词》 37、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群。——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 38、十岁载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绝句》 39、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孔尚任《放风筝》 40、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6.有哪些赞美“孩子”的古诗词

1.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译义: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2.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贾岛

译义: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3.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胡令能

译义: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4.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

译义:好奇的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老人家,您从哪里来。

5.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杜牧

译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6.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译义:最有趣的是那个最小的最顽皮的儿子,正躺在小溪边剥着莲蓬呢。

7.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观游鱼》白居易

译义:闲着没事正在鱼池边散步看鱼,见到了儿童在船上钓鱼。

8.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花影》苏轼

译义:花的影子一层又一层的落在台上,几次让僮仆去扫,却扫不开。

9.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农家》颜仁郁

译义:半夜叫醒儿子乘着天刚亮去耕田,孱弱的牛没有力气,慢慢艰难的前行

10.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译义: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1.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

译义:昨夜被雨水打落下来的满地花瓣,家童还没有打扫,黄莺啼鸣,隐居山庄的人还在酣眠.

7.形容一转眼孩子就长大了的古诗词有哪些

1,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释义: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2,少年不学待何年,长大无成莫怨天。

——孙应求《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书示及门之作》释义:少年的时候学习,将要等到什么时候学,等到突然长大没有成就,就不要怪老天。 3,小儿渐长大,终岁荷锄?—— 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释义:小孩子渐渐长大了,难道整年背着锄头去田里干活,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贺知章《回乡偶书》释义: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 5,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杜甫《百忧集行》释义: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扩展资料: 百忧集行 唐 ·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忧集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