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上的古诗七年级上 (共11首,考查6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三单元】13课·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秋词》 【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考查内容: (5首)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年级下 (共18首,考查9首) 所有内容: 【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孤雁》《蝉》《鹧鸪》 【五单元】专题·荷:《采莲曲》《白莲》《莲叶》《赠荷花》《莲》 【六单元】22课·**词二首:《沁园春 雪》《卜算子·咏梅》 【六单元】23课·古诗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不考查内容: (9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孤雁》《蝉》《白莲》《莲叶》《赠荷花》《沁园春 雪》《木兰诗》《使至塞上》。 2.苏教版七年级要背的古诗,有哪些七年级(上)1、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2、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3、浣溪沙 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白居易的诗句“听唱黄鸡与百日”,热爱生活,旷达乐观.)4、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乡).5、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西江月 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8、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景).9、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0、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层次美、曲折美).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1、雪梅 卢梅坡 (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2、霜月 李商隐(唐)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3、故人庄 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4、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淳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哲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一剪梅 李清照(南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绝句 志南和尚(南宋)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夜雨寄北》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泊秦淮 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说明]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起初只知道有这一句话,并不知道是谁留下来的,也不知道是属于哪部作品。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它出自宴殊的《浣溪沙》,于是凭着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好,常去读这首词,渐渐被它游园惜春以及相思怀人之情打动,在它明白如话的语言里却蕴涵着深广的意蕴,给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本词起笔平淡,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状,对酒听歌应该是件享受的事,但词人却想到“去年”的情景,和现在一样的暮春,亭台,清歌美酒.然而在一切似乎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悠悠逝去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人和事。“夕阳”总是给人以悲伤之感,如暮春让人惋惜,但又无法挽回,但词人仍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上片词人由眼前景触发对美好事物情事的流逝,对时光飞逝的惆怅,以及对美好事物再现的渺茫的希望。这住要是写不变中的变化。 下片主要写变化中的不变。化的凋谢,春的消逝,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所以“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落花,还有翩翩起舞归来的燕子,而且是似曾相识的燕子,正好对应上片的“几时回”。 “花落,燕归都是眼前景,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联系在一起就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小时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边得一片虚无。 “小园香径独徘徊”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路上,词人独自徘。 4.七年级上册古诗(苏教版)第一首:《龟虽寿》地址:.cn/czyw/jszx/tbjxzy/qs/dzkb/200412/t20041211_143717.htm第二首:《过故人庄》 地址:.cn/czyw/jszx/tbjxzy/qs/dzkb/200412/t20041211_143718.htm第三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地址:.cn/czyw/jszx/tbjxzy/qs/dzkb/200412/t20041211_143719.htm第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地址:.cn/czyw/jszx/tbjxzy/qs/dzkb/200412/t20041211_143720.htm太多了,我不能一个一个贴上来,你自己看吧,人教网址:.cn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地址:.cn/czyw/jszx/tbjxzy/qs/dzkb/ 在这个网站上可以看到所有人教版的书的内容。 (忘了问了,你用的书是不是人教版?)参考资料:.cn。 5.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所有的古诗词,要有题目、作者和内容字数限制,只能提供一部分原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幼时记趣》作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作者: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一剪梅作者:李清照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秋词作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梦溪笔谈二则》作者:沈括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 6.初中语文古诗全(苏教版)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大全七年级上册(13)1《次北固山下》2《赤壁》3《浣溪沙》4《十五夜望月》5《水调歌头》6《对联六副》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9《秋词》10《论语八则》11《迢迢牵牛星》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过故人庄》七年级下册(19)14《题破山寺后禅院》15《登岳阳楼》16《蝉》17《孤雁》18《鹧鸪》19《采莲曲》20《莲叶》21《赠荷花》22《白莲》23《莲》24《沁园春 雪》25《卜算子 咏梅》126《卜算子 咏梅》227《木兰诗》28《观刈麦》2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0《使至塞上》31《黄鹤楼》32《归园田居 (其三)》八年级上册(12)33《长征》34《春望》35《泊秦淮》3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7《过零丁洋》3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9《己亥杂诗》40《望岳》41《钱塘湖春行》42《登飞来峰》43《雁门太守行》44《别云间》八年级下册(14)45《闻雁》46《池鹤》47《迎雁》4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9《渔家傲》50《天净沙·秋思》5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2《无题》5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54《题红叶》55《山中》56《城东早春》57《夜雨寄北》58《论诗》九年级上册(13)59《塞下曲六首(其一)》60《塞下曲》61《凉州词》6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63《木兰花》64《蝶恋花》65《关雎》66《蒹葭》67《成功》引用68《相见欢》69《浣溪沙》70《龟虽寿》7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九年级下册(7)72《饮酒(其一)》73《行路难》74《游山西村》7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观沧海》77《江城子·密州出猎》78《山坡羊 潼关怀古》七年级上册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浣溪沙】(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对联六副】1.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杭州岳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5.积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6.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9【秋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0【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年级下册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登岳阳楼】(杜甫·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蝉】(虞世南·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