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女追男

1.诗经中关于女追男的诗词及其分析,越多越好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期盼的爱情充满了喜悦,而爱情的等待,却又令人焦躁。这首诗所歌咏的,正是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的又喜悦、又焦躁的等候。

这等候发生在济水渡口。从下文交代可知,女主人公大抵一清早就已来了。诗以“匏有苦叶”起兴,即暗示了这等候与婚姻有关。因为古代的婚嫁,正是用剖开的匏瓜,做“合卺”喝的酒器的。匏瓜的叶儿已枯,则正当秋令嫁娶之时。女主人公等候的渡口,却水深难涉了,因此她深情地叮咛着:“深则厉,浅则揭”。那无非是在心中催促着心上人:水浅则提衣过来,水深就垂衣来会,就不必犹豫了。催对方垂衣涉济,正透露出她这边等候已急。

诗中说:现

在天已渐渐大亮,通红的旭日升起在济水之上,空中已有雁行掠过,那“雝雝”鸣叫显得有多欢快。但对于等候中的女主人公来说,心中的焦躁非但未被化解,似乎更还深了几分。要知道雁儿南飞,预告着冬日将要降临。当济水冰融化的时候,按古代的规矩便得停办嫁娶之事了。所谓“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婚)礼杀(止)于此”(《孔子家语》),说的就是这一种古俗。明白乎此,就能懂得女主人公何以对“雝雝鸣雁”特别关注了:连那雁儿都似在催促着姑娘,她就不能不为之着急。于是“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合)”二句,读来正如发自姑娘心底的呼唤,显得十分热切。

诗之末章终于等来了摆渡船,那定是从对岸驶来载客的。船夫大约早就体察了女主人公的焦躁不安,所以关切地连声招唤:“快上船吧!”他不可能知道,这姑娘急的并不是过河,恰是在驶来的船上没见到心上人。“人涉昂否”二句之重复,重复得可谓妙极:那似乎是女主人公怀着羞涩,对船夫所作的窘急解释——“不是我要急着渡河,……不是的,我是在等我的……朋友哪……”以“昂须我友”的答语作结,结得情韵袅袅。船夫的会意微笑,姑娘那脸庞飞红的窘态,以及将情人换作“朋友”的掩饰之辞,所传达的似怨还爱的徽妙心理,均留在了诗外,任读者自己去体味。

2.诗经中关于女追男的诗词及其分析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释义:“方涣涣兮”,大地从冬日中苏醒,一片春水荡漾的美景。溱和洧是条河,会合流后入淮河,最后归大海。在合流附近,景色迷人,“洵訏且乐”。按当地风俗,这天,少男少女们相约在溱洧河畔附近相亲,手持兰花,“方秉蕑兮”,打情骂俏,“伊其相谑”。其中女主看上了男主,一见钟情那种。便主动搭讪男主,去看看吗?“观乎!” 男主应该也看上了女主,但也许紧张,也许害羞,也许就是傻,说了实话,我去过了呀!“既且。” 女主心想,我就是喜欢你这种傻乎乎的样子,就你了。去了还可以再去呀!“且往观乎!”还要说明理由,那边风景好,人多热闹。男主心想,你以为我真傻啊,去就去。

出自:《国风·郑风·溱洧》

分析:最后,“赠之以勺药”,定下情来。勺音形同媒妁之言的妁,药音形同约。芍药就是定情信物,含婚约之意。不过就如现实中的一见钟情一样,是否能走到最后还有很多变数。不大容于传统礼仪。如果符合礼仪而不是真爱,或许也没有意义吧。

3.请列举古代女人追男人的例子,另外是否有专门词语描述这种情况

《诗经》中“女追男”式的诗歌颇为常见,也最为坦白直率。如“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泛彼柏舟,在彼中河,相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邶风·柏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郑凤·褰裳》)

两汉魏晋南北朝有两类“女追男”的爱情诗。一类是文人诗,基本上是拟女子口吻写的。例如:“我既媚君姿,君亦说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繁钦《定情诗》)“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君怀常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怨诗行》)

另一类是民歌,其热情奔放、直抒胸臆程度与《诗经》相比,毫不逊色。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乐府诗》)“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碧玉歌》)

唐诗虽繁荣,但爱情诗除了出现一个杰出的例外李商隐,未见得十分繁荣。但“女追男”式的诗也不乏其作。如:“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孟郊《怨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入宋以后,宋词成为爱情诗的最后阵地。钱钟书先生说:“据唐末五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睁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2] 如“陌上谁家年少,最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花明月暗飞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李煜《菩萨蛮》)“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张先《江南柳》)“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透相见。”(吕渭老《薄幸》)“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过了别离时,还能相思否?”(姚宽《生查子》)

4.凤求凰到底是男追女还是女追男

男追女 凤指男 凰指女 参见《凤求凰》

作者: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汉族,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一说成都人。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西汉景帝时梁王所赠,是名噪一时的古琴,其名流传至今,甚至在文学作品中成了古琴的别称。

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就当众以“绿绮”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但是卓文君一到司马相如家才知道他家一贫如洗,生活逐渐拮据,司马相如只好卖了房子与卓文君一起回到了临邛,开起了酒店。最后由卓王孙救济才慢慢好起来。这两首诗,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皇》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第一首表达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5.求女的喜欢男的的诗 出自诗经

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①三星在天。

②今夕何夕,见此良人。③子兮子兮,④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⑤三星在隅。

⑥今夕何夕,见此邂逅。⑦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⑧三星在户。

⑨今夕何夕,见此粲者。⑩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诗经——《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郑风·褰裳》子惠1思我,褰2裳3涉溱4。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5!子惠思我,褰裳涉洧6。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