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春种秋收诗词1.《悯农》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伤秋》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林僻来人少,山长去鸟微。 高秋收画扇,久客掩荆扉。懒慢头时栉,艰难带减围。 将军犹汗马,天子尚戎衣。白蒋风飙脆,殷柽晓夜稀。 何年减豺虎,似有故园归。 3.《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声》 年代: 唐 作者: 皮日休 涔涔将经旬,昏昏空迷天。 鸬鹚成群嬉,芙蓉相偎眠。鱼通蓑衣城,帆过菱花田。 秋收吾无望,悲之真徒然。 4.《免除宿迁县等地部分正赋》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忆我三番曾过此,满目民艰恫瘝视。 蠲租加赈不少靳,究亦无能疮痏起。壬午之岁博咨访,略觉其中悉源委。 因为疏剔六塘河,果然潦尽堪耕耜。人事尽而天贶随,连岁秋收皆获美。 兹来殊觉大改观,凭舆历览心生喜。户有盖藏育鸡豚,衣鲜褛裂赡妇子。 不灾不赈奚所加,究欲加思念无已。因思时巡免正供,十分之三常例耳。 数县瘠土应倍怜,益二至五斯可矣。国有余用苏茆檐,减一半惟投悬匦。 伫看元气复闾阎,庶协以休以助理。 5.《王御史野塘图歌》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野塘之水兮其色油油,以畜以泄兮灌我良畴。 弋有凫雁兮盟有鸥,我出而仕兮可则进,脱如不可兮还我锄耰。水之上兮山之下,稷黍枣栗兮野塘之坞。 秋收其实兮于粲满筥,车既膏兮马不前,退而家食兮孰予敢侮。我思野塘兮繄古之沂,有怀其人兮瑟声希。 可由求赤兮贤宁不希,登之廊肆兮佩玉黼黻,否则岂无春服兮咏雩风而与归。 6.《早起》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万事峥嵘入夜思,稍欣无病且无饥。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早起宜。暗捻须髯惊露湿,倦爬疥癣喜风吹。 买薪汲水营蔬茹,草草盘餐了一炊。 2.有关秋收的诗句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 释义: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释义: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释义: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绝唱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释义:悲凉啊, 秋天带来的气息 ,萧瑟啊草啊木啊摇啊摇啊掉下来衰败啦, 哀怆孤寂啊,好象在远行之中 ,爬上爬下啊 一年又要过去啦。 9、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释义:庭院里眨眼间多了许多落叶才觉醒原来秋天已经来了。 1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释义:初秋傍晚景远阔,高高明月又将圆。 3.赞美“秋收”的诗句有哪些查询到关于"秋收"的诗句一共18条! 1、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悯农》 2、秋收时节暮云愁现代――** 《西江月·秋收起义》 3、高秋收画扇唐――杜甫 《伤秋》 4、秋收吾无望――唐皮日休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声》 5、秋收稻*** ――《南中谚》 6、连岁秋收皆获美――清乾隆 《免除宿迁县等地部分正赋》 7、秋收备百礼――宋陈起 《方晚先生贶以丹剂四种古调谢之》 8、秋收其实兮于粲满――宋方回 《王御史野塘图歌》 9、山田望稔秋收近――宋方回 《早起》 10、多秋收净利来此――宋晃冲之 《行泌水上》 11、秋收幸值岁稍丰――宋刘学箕 《插秧歌》 12、秋收万种田――宋梅尧臣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 13、习字带秋收柿叶――宋释从垣 《句》 14、秋收政其时――宋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15、潭净秋收菊――宋王禹偁 《送礼部苏佉郎赴南阳》 16、四月麦熟胜秋收――宋谢枋得 《谢麪》 17、秋收多少麦――宋赵蕃 《寄胡达孝二首》 18、花落是秋收――明李开先 《富村翁》 《悯农》 作品赏析 【注释】: [1]禾:禾苗。 [2]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3]餐:饭。 [4]皆:都是。 [5]秋成万颗子:一作「秋收万颗子」。 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淌滴在庄稼地里。 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李绅,字公垂。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 元稹曾说过:「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 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写了五十首,并改名《新乐府》。 可见李绅创作的《新题乐府》对他们的影响。所谓「不虚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吗?可惜的是李绅写的《新乐府》二十首今已不传,不过,他早年所写的《悯农二首》(一称《古风二首》),亦足以体现「不虚为文」的精神。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 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 这对于两首小诗来说,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诗人还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因此它虽然是那么通俗明白,却无单调浅薄之弊,能使人常读常新。 在声韵方面诗人也很讲究,他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绝形式,这一方面便于自由地抒写;另一方面也使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称的简朴厚重的风格。两首诗都选用短促的仄。 4.赞美秋收的诗句1、《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 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 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2、《秋兴八首.其八》 唐代: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 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 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 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4、《悯农二首.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5、《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5.形容秋收的古诗词描写秋天收获的诗句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5、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7、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1、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2、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13、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14、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15、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16、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6.赞美秋收的诗句1、《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2、《秋兴八首.其八》 唐代: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 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 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4、《悯农二首.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5、《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7.描写秋收的诗词有哪些 秋收诗词大全《悯农》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免除宿迁县等地部分正赋》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忆我三番曾过此,满目民艰恫瘝视。 蠲租加赈不少靳,究亦无能疮痏起。 壬午之岁博咨访,略觉其中悉源委。 因为疏剔六塘河,果然潦尽堪耕耜。 人事尽而天贶随,连岁秋收皆获美。 兹来殊觉大改观,凭舆历览心生喜。 户有盖藏育鸡豚,衣鲜褛裂赡妇子。 不灾不赈奚所加,究欲加思念无已。 因思时巡免正供,十分之三常例耳。 数县瘠土应倍怜,益二至五斯可矣。 国有余用苏茆檐,减一半惟投悬匦。 伫看元气复闾阎,庶协以休以助理。 《早起》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万事峥嵘入夜思,稍欣无病且无饥。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早起宜。 暗捻须髯惊露湿,倦爬疥癣喜风吹。 买薪汲水营蔬茹,草草盘餐了一炊。 |